爟火

拼音:guàn huǒ

爟火的解釋

(1).古代謂祓除不祥的火。《呂氏春秋·贊能》:“ 管夷吾 至 齊 , 桓公 使人以朝車迎之,祓以爟火,釁以犧豭。” 高誘 註:“火者,所以祓除其不祥。置火於桔皋,燭以照之。”《淮南子·氾論訓》:“洗之以湯沐,祓之以爟火。”

(2).祭祀時所舉的火。 南朝 宋 顏延之 《饗神歌》:“田燭置,爟火通。”一本作“ 權火 ”。 宋 蘇軾 郊祀奏議》:“當郊之歲,以夏至祀地祗於方澤,上不親郊而通爟火,天子於禁中望祀。”

(3).泛指炬火。 明 梅鼎祚 《玉合記·宸游》:“縷鯨飛,影蛾照。金波麗,爟火燒。” 章炳麟 《四惑論》:“且夫白日舒光,爟火發熱,亦其現象則然。”

(4).古時報告敵情所舉的烽火。 南朝 梁 江淹 《齊太祖高皇帝誄》:“鋒車北軼,爟火南盛, 太祖 時乘,爰茲發跡。”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國齊王憲神道碑》:“ 匈奴 突於 武川 ,爟火通於 灞上 。” 唐 劉禹錫 《和董庶中古散調詞贈尹果毅》:“爟火入 鹹陽 ,詔徵神武師。”

詞語分解

  • 爟的解釋 爟 à 舉火:“司爟掌行火之政令。” 〔爟火〕古代祭祀袚除不祥所舉的火把。 古代邊防報警的烽火:“爟烽未息。” 筆畫數:; 部首:火; 筆順編號:
  • 火的解釋 火 ǒ 燃燒,物質燃燒時所發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燭。火源。火焰。煙火。火中取栗(喻為別人冒險出力,而自己吃虧上當,毫無所獲)。 緊急:火速。十萬火急。 指槍炮 * 等:火藥。火炮。 發怒,怒氣:火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