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餃子

作者:王嬡琪  (字數:1000字作文)

今天下午,奶奶對我和弟弟說:今天晚上要不要包餃子吃呀?”“要,我還要自己包餃子吃”我和弟弟一口同聲的說,“好好好,你們一定要跟奶奶學,不要看餃子看起來.很簡單,其實很難得”坐在一旁的爺爺說道。

奶奶先把海米、青椒、豬肉、蔥、姜、胡蘿蔔、大蒜、切成碎片。再倒進鍋中,翻炒,再倒入醬油、味素、酒、鹽等配料。材料都準備好了,只剩下包餃子這個最重要的步驟了,奶奶一邊包著餃子一邊跟我和弟弟講起餃子的來歷。

 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在民間流傳至今。相傳張仲景任長沙太守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

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原來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裡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到家,求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裡總掛記著那些窮百姓。

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里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

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癒病人的日子。張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今天,我們用不著用嬌耳朵來治凍爛的耳朵了,但餃子卻、最愛吃的食品。

我和弟弟聽的好入迷。我包的餃子還有點像餃子,弟弟的餃子就沒話說了,弟弟的餃子不是外面的皮破了,就是裡面的陷跑出來了。剛好我在春遊的時候就已經包過餃子了,所以我報的還可以,我以為可以得到奶奶的讚賞,但是全在我的意料之外,奶奶說“先要把餃子皮攤在手上,在餃子皮的中間放上適當的餃子陷,餃子皮中間部份對捏,然後右手虎口的部位整個合起來捏餃子的右半邊,再換手用左手虎口再捏合餃子左半邊,一個餃子就完成了”我照著奶奶說的方法做了一遍,果然我做得比之前的好。我們做了好多的餃子,奶奶把一個個餃子放進鍋里燒。

過了一會兒,餃子燒好了我吃著自己包的餃子,感覺特別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