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鼓山
作者:倉山實驗國小四年(2)班 高廷婧 (字數:1500字作文)
從鼓山大橋出發,開上十幾分鐘的車就來到了鼓山腳下。站在山腳下的石亭內抬頭仰望鼓山,層層的樹木如綠色面紗遮住了鼓山神秘的面容,只能看到一條曲折的青石板路穿破鬱鬱蔥蔥的樹林,往山頂方向伸去。
踩著青石板路向上攀登,我問爸爸:“這座山為什麼叫鼓山?”爸爸說:“山上有一塊石頭,形狀十分像鼓。在颳風時,那面‘石鼓’就會發出‘咚咚’的聲音,好像鼓聲,鼓山就以這面‘鼓’得名。”
早就聽說鼓山的十八景區內岩石千姿百態,組成了不少奇觀。於是,我們向山的西面前行,進入十八景區。
山路漸漸陡峭起來,攀登起來不再輕鬆了。我拽著爸爸的手,想讓他停下來歇息一會兒。爸爸卻說:“別停,奇觀就在眼前!”順著爸爸所指的方向望去,一塊大石頭出現在我眼前,上面有三個大大的腳印。我好奇地想:是誰印下的呢?是巨人?神仙?還是遊客?我問爸爸,他居然一本正經地說:“可能是吃小孩的妖怪喔!小心為好!”我倒,這怎么可能嘛?
爸爸問我敢不敢爬上去,我挑起眉毛,挑釁地說:“那是當然,我是誰啊?”爸爸呵呵笑,他先爬上去,站在石頭上,向我伸出手來說:“來吧!”我拉住爸爸的手,踩住邊上的小石頭向上爬,可越往上越發覺這石頭陡,怎么上去啊?啊,那個腳印好像有那么點作用……我一個大步流星,踩住了“大腳印”,終於爬了上去。“這可是赤腳大仙留下的腳印,你倒機靈,把它當成登山的石階了!”聽爸爸這么一說,我不禁突發奇想:我踩著先人的腳印爬上來,會不會沾上些仙氣?
站在大石頭上,我向四周環望,到處綠樹成蔭。風一吹,樹爺爺捻著鬍子,花花草草在樹下翩翩起舞,知了就像著了魔般“知了,知了”地叫個不停,深吸一口氣,空氣中夾雜著淡淡的清香……“下去了!”我又踩著腳印往下爬,爸爸提醒我,背要向後傾,斜著身子下去。
接著我們來到了十八景中的“神窟”前。最引人注目的是攔在眼前的這塊巨石。我用目光估量了一番,差不多有一間教室那么大,上面刻著好多字,用紅色毛筆描成的。“看,這就是神窟!”我朝石頭旁的洞穴探去,什麼“神窟”啊,就是個非常小的洞嘛!洞內泉水叮咚,爸爸用水瓶接了點水,洗了個手。“啊,好涼啊!”爸爸叫道。我叫爸爸也給我倒一些,一股清涼的感覺就從手心往身體內擴散,又冰又涼,真舒服!
接下來要去爬“雲梯”了。組成“雲梯”的一層層石階十分陡,直線向上,似乎通向雲端。在梯邊有長長的欄桿,好像一條大蛇,蜿蜒而上。在欄桿上還鎖著很多同心鎖,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生鏽了,有的嶄新,而且花花綠綠的,像給欄桿纏繞上了一條彩帶。“雲梯”邊生長著許多植物,一叢叢深綠中時時擁出一簇簇嫣紅,鳥兒在不遠處的高樹上斷斷續續地唱著婉轉的歌……站在“雲梯”上,還真有點“深山空靈”的感覺。
走著走著,一座朱紅色的寺院閃出幽綠的林間,它就是湧泉寺。爸爸告訴我,這座寺院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因為建在山間盆地,所以有“進山不見寺,入寺不見山”的奇妙之處。往寺院側方前行,我們來到了“喝水岩”。看著石頭正中“喝水岩”三個大字,我問爸爸:“難道這地方有甘甜的泉水供我們喝?”爸爸笑著搖搖頭,說:“不讀hē,讀hè。它還有個故事呢!”爸爸繼續說:“以前一個書生在寺里讀書,讀著讀著,遠處傳來了水滴聲。他環顧四周,並沒有發現水。於是,他又讀起書來。可水滴聲越來越大,他氣憤不已,大喝一聲,水聲居然沒了!因此這兒被稱作‘喝水岩’!”
出了寺,已經傍晚了,微風吹拂著樹木,數不清的葉子沙沙作響,似乎這些樹木都被賦予了神奇的活力,正在夕陽餘暉下搖著沙錘,正在微微晚風中嘮著家常,正在寂靜黃昏中低語做夢……啊!游鼓山,探尋鼓山奇觀,真是樂趣無窮。
●倉山實驗國小四年(2)班 高廷婧
點評:小作者按照“移步換景”的順序敘述,有條不紊地介紹了自己遊覽的過程。遊覽中還對一些重要景點進行了“定點觀察”,展開較為細緻的描寫,再配以“綠蔭”“鳥鳴”“樹語”“花香”,鼓山之美便一覽無遺。
指導老師:鄭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