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

作者:不詳  (字數:1600字作文)

“桂林山水甲天下”這話在中國幾乎是無人不知。桂林山水美在山、洞、水,稱為“桂林三絕”。到桂林就是看山、看水、看溶洞、看風情。

我們先說桂林的山:桂林山的特點就是,雄、奇、險、秀、桂林市的標誌就是一座山,這就是象鼻山,它就像一頭渴極了大象,把長鼻子伸進清澈的灕江里喝水,(照片一,介紹哪裡是大象眼睛和鼻子及水月洞重點介紹水月洞),“象鼻”與“象腿”間形成了一個山洞,就是水月洞,江水在洞中蕩漾,洞影映在水面,就像一輪明月浮在水上,於是有了這樣的詩句:“水底有明月,水上浮明月,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

桂林的山多,但不高,最高的山才73米,就是疊彩山,由於山石層層橫斷,體態奇特,恰似錦鍛堆疊,因而得名“疊彩山”。登上峰頂拿雲亭遠眺,遠近四周“連峰疊嶂”、“江山會景”盡收眼底。俯瞰灕江,簪山帶水,江中洲灘青蔥翠綠江中遊船、漁筏游弋往來。滿山桂木茂盛,清幽秀麗它的山腰有個風洞,四季清風不斷,冬暖夏涼,裡面有一個睡佛,叫開開心心佛(照片2)說摸遍他的全身就會開心一輩子,我乾脆就睡在他身上了。

坐船到陽朔的一路上,山更是千奇萬狀。有的平地一峰突起,欲指青天有的山上疊山,峰頂有峰有的山巒欲傾,觸目驚心有的渾圓,象芋頭,象海螺,象饅頭有的尖挺,象玉筍,挺拔秀麗……而石崖上的石紋石色,光怪陸離,絢麗多姿,構成許許多多的畫面,如“九馬畫山”、“繡山八仙”、“仙人坐車’……尤其耐人尋味,令人百般琢磨。

看完山,在來看桂林的溶洞。

桂林的洞,無山不洞,無洞不奇。洞內石筍、石柱密集成林,各類沉積形態變化萬千,擬人狀物,惟妙惟肖。

蘆笛岩,是在桂林的市區,洞內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石花等琳琅滿目,多姿多彩,神奇壯觀,比擬無窮,如老人,象獅子,似猴子有的象金山,有的似瓜菜磨菇,似人參當歸,有的如金絲帷幕,如圓頂蚊帳……

銀子岩是在陽朔,以音樂石屏、廣寒深宮、雪山飛瀑、“三約”和佛祖論經、獨柱擎天、混元珍珠傘“三寶”等景點為代表,栩栩如生,形象逼真。

這次我唯一沒有看到的就是桂林的水,那是因為灕江前幾天下了大雨,爆發了山洪,導致許多樹木淹沒,江水渾濁,才沒有看見山的倒影,非常遺憾。

由於桂林市內大多數是壯族人,所以他們的稱呼很特別,叫朋友不叫朋友(讓大家猜一下是叫什麼)而是叫“肉”在桂林的大街上問路,必須叫男狗肉,女狗肉,大狗肉,小狗肉,他們才會高高興興地回答你的問題。

在桂林的劉三姐景觀園,我看到了許多的阿妹,阿哥,體驗了一下濃郁的壯族風情,剛進寨門,就給了我們一個下馬威,必須跳著竹竿舞才可以繼續往裡走,可是竹竿舞不是好跳的,不踩準節奏,就會讓竹竿拌倒。壯族的阿哥阿妹都喜歡唱歌,對歌這個傳統從劉三姐開始一直流傳到現在,於是,像我們這樣不是桂林的遊客,都會忍不住冒充阿牛哥和阿妹對上幾首,如果唱得非常好,阿妹就會向你扔一個繡球,這不,我爸爸對的歌,但繡球卻扔給了媽媽,(把繡球給大家看看)壯族還有鬥雞,上刀山,下火海等特有的節目。特別是一大群來自四面八方素不相識的人,能手拉手圍在篝火旁邊一起跳舞,沒了距離,沒了陌生,感覺特好,這次,我還見到了我國境內唯一的一個原始部落,他們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到現在依然過著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日子,他們的首領還是叫酋長,這就是哈迤族。

桂林有個地方叫世外桃源,我在那裡見識了中國的四大發明,我知道了,紙原來是把木頭打成漿,再用濾網撈起一層,晾乾就成了紙,就可以在這種紙上印字了,就是這樣(給大家看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