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巷新韻
金秋十月,我和同學踏上了三坊七巷之旅。
三坊七巷經過幾年的修繕,已經恢復了從前的古色古香:白牆,青瓦,朱門,鏤空的窗子,精緻的石雕,幽靜的庭院,一百多年前的玉蘭樹依然吐著芬芳,院中還有許多彎彎曲曲的走廊。人們在這自然的環境中生活,該是多么愜意舒適啊。
但最讓我感興趣的還是其中的民俗文化展覽。許多屋子前面的銅雕像就是精美的藝術品。他們的身份、動作、神態各異:有學者,有工人;有的埋頭使勁推磨,有的屏息凝神,捶打鐵器。看這一座,一個老闆模樣的人盯著賬本,是賬目不對嗎?旁邊一個小夥計恭敬地端茶送水,臉上堆笑,心裡肯定很緊張吧。
走進展館,裡面的物品真是琳琅滿目,有“民生器物”“商貿百業”“婚嫁禮俗”等不同的主題,展示舊時福州人的生活。這院子裡橫著一把40公斤重的銅刀,還有一雙厚厚的銅靴。我想,能舉起這刀穿上這靴的人,一定是個力大無比的勇士!能拿著這東西練武,厲害呀!
勞動工具屋裡放著幾種“稀奇”的東西:犁、耙、磨。我仿佛看到這樣一幅畫:人們穿著藍短褂,扎著白頭巾,邊推磨邊唱歌,還熱情地招呼我:小姑娘,一起來幫忙吧!這是民國時編草鞋的工具,用它打出的草鞋,穿上是什麼感覺呢?
再看看這裡,這是過去女子的衣服,上面精細地繡著花鳥圖案。穿上這美麗的衣裳,姑娘們是不是也會嘰嘰喳喳地比較誰繡得更好呢?啊,一百年過去了,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多么大的變化呀!
走在這韻味十足的南后街上,我想起了小時候。以前去上舞蹈課時,總會經過三坊七巷。那時南后街可熱鬧了,街兩旁密布著商店,店主的叫賣聲,人們的討價還價聲,音響里播的震耳音樂,融合交織在一起,組成了市井音樂。但,我覺得它蓬頭垢面,太商業化了,完全聞不到墨香。說到三坊七巷的修繕,真得謝謝政府,他們按照當年的模樣,對它精心維修,使它文化氣息更濃厚了,在被鋼筋水泥包圍的城市中顯得別有情趣。我想,它應該也為自己變美而感到高興吧!
★錢塘國小屏北分校六年(3)班 楊欣格
點評:小作者觀察細緻,想像合理,描寫細膩,展示了三坊七巷的歷史變遷。小作者匠心獨運,以三坊七巷的歷史變遷為縮影,展示改革開放和海西建設的巨大成就。 □指導老師:李愛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