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毯下的塵土》讀後感
作者:kohiops (字數:1500字作文)
《地毯下的塵土》這個題目就很有深意,從題目上一點也看不出作者想要說明什麼。通讀全文便可知,“地毯下的塵土”是課文所敘故事的關節點,它暗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小姑娘米妮自覺主動地打掃“地毯下的塵土”,是表現米妮誠實的一個重要情節,也是揭示作品主旨的一個主要內容。故事的開頭也不像一般的文章那樣講究扣題、點題,而是從小米妮的身世講起,經過層層的鋪墊之後,在故事的結尾部分才點明主旨,告訴讀者“地毯下的塵土”是怎么一回事。文章的標題可謂耐人尋味、富有深意,卻含而不露。
從小姑娘米妮離家找工作開始,就一路充滿了夢幻般的色彩。她沿著一條從未走過的森林小路走,居然沒有迷路,反而碰巧找到了一座神奇的“小屋”。當我們這位幸運的小姑娘在這座陌生的“小屋”里充分展現她勤勞善良和樂於助人的美德時,“小屋”的主人——恰好是“山里掌管金子的十二個快樂的小矮人”,而不是兇狠惡毒的巫婆——回來了,更為巧合的是“他們的仙女保姆去度假了”,“十二個快樂的小矮人”迫切需要一個人代替“仙女保姆”,而米妮恰恰就是最合適的人選。可是,一向勤勞的米妮又怎么會不掃“地毯下的塵土”呢?原來,這又是一個巧合。恰恰就在“仙女假期的最後的一天”,小米妮“想看看去工作的小矮人”,恰好被“窗外”“自己從未見過的美麗的景象”迷住了,“連要乾的活都忘了”,以至於連“地毯下的塵土”也來不及掃了。
正是這一連串的巧合,推動了情節不斷向前發展,使行文更富有情趣,也給讀者帶來了一波又一波閱讀快感。不過,這一連串的巧合卻並不讓人覺得蹊蹺、突兀,反而覺得合情合理。而這一效果的產生,正是由於作者莫德·林賽對情節設計的技巧已經達到圓潤無痕的境界了。
米妮“急急忙忙地跑過去整理床,洗盤子”“她再也無法幹得更快了”,一連串的動作刻畫出小姑娘著急、慌張的心理;“我想,”米妮大聲說,“今天我就不打掃地毯下面的地了。再者,地毯下面沒人看得見,有點灰塵也沒關係的。”聲音雖大,骨子裡的心虛卻暴露得更明顯;“星星透過窗戶,向她眨眼睛”,她好像聽到了星星們在說:“那位小姑娘,誠實而善良。”小米妮有些急了,但她仍抱有一絲僥倖,“米妮把臉轉向牆”。但是,她心靈最深處的一個聲音反反覆覆響起來,“地毯下的塵土!地毯下的塵土!”,“地毯下的塵土!地毯下的塵土!”。而且,“我們看到她了!我們看到她了!”所有的星星都快樂地叫著。這樣,小米妮內心的矛盾和激烈的思想鬥爭就躍然紙上,她誠實善良的形象再一次印入讀者腦海中。
這一部分沒有為寫人物心理而進行心理描寫,而是通過動作、語言、神態等多角度來刻畫米妮起伏不斷的心理變化過程,使主人公米妮有血有肉、有聲有色地“立”在讀者面前。可謂“雁過不留痕”!
項城一中六年級: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