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聲
從小生活在多雨的南方,對雨聲,我竟不知不覺中有了細微而敏銳的特殊感覺。
百無聊賴的夜,隱約覺得窗外有細細的窸窣聲。每次舍友問:“今天會不會下雨啊?”我的回答都是:“大西北就算下雨也不會大。”今夜倒是錯了,窸窣聲逐漸變大,落在了屋頂。我抬眼,閃電的白光正好撞進了眼裡,毫不客氣。有一絲驚喜,下雨了,還有些大。
走到陽台,果不其然。夜太黑,看不清雨絲落下的痕跡,只能聽到它們輕輕跳躍在草地上、枝丫上、屋頂上。窗外飄來淡淡的青草混著泥土的清香,這個味道,真是久違了。
榆中的雨總是太過秀氣,太過溫柔。輕輕落下,又消失得杳無蹤跡。掀不起波瀾,甚至落在雨傘上的聲音都太過溫和。所以在這裡,絕大部分時間我是不撐傘的。這樣的小雨總讓我想起國小五年級寫的作文,那時候用四百字描繪了一場毛毛雨。可能因為名字里有“雨”字,從國小開始,我對“雨”字就有很深的執念。在四百字的作文里寫過“毛毛雨”,在音樂播放器里搜尋帶“雨”字的歌,喜歡透過玻璃窗看夏日暴雨傾覆整座城,甚至深愛雨滴落下的聲音。
最動人的雨聲是淅淅瀝瀝的,你聽得見它們落在樹葉上。你看得見它們落在花花綠綠的雨傘上,滴滴答答。高中教室的大扇玻璃窗外可以看見雨落在走廊的扶手,濺起跳躍的水花。走廊被雨打濕了,來來往往的男孩女孩踮起腳尖,或跳或叫。埋頭做題的女孩捋一捋耳邊的碎發,雨落進了耳朵里。
木屋、樹林、稻田、細雨。老家的老房子還住人的時候,好幾年春節遇到下雨。從公路上沿著蜿蜒的小路,踩著泥土上的石塊走到老房子的大堂,鞋子難免是要髒的。在大堂的石階旁隨意蹭蹭,對著坐在白色塑膠椅上已經有些耳背的太爺爺親昵地大喊一聲“我回來了”。然後,我坐在餐廳的木椅上,聽著窗外的雨淅淅瀝瀝。雨順著傾斜的黑瓦屋頂滑下,落在泥土上,空氣中溢滿了潮濕的味道。那是太多年前的光景。後來,我們從老房子裡搬了出來,過年的時候天氣總是晴好。再後來,太爺爺去世了,黑白照片掛在老房子大堂的正中,傾聽或大或小的雨聲。
南方夏秋多暴雨,高中時,我很矯情地形容過颱風天“看大雨吞噬了這座城”。每每颱風來臨前,窗外就會突然掀起大風,掀翻了這家的雨披,颳倒了那家的桌子,揚起了路邊的白色塑膠袋。此時,我最喜站在家裡的窗前,看天色一點點變成白色,行人邁起大步奔跑,隔壁鄰居叫喊著家裡的孩子收衣服。一陣風過後,路邊只剩下旋轉的白色塑膠袋,這時候就可以盡情地聽一場從天而降的交響曲了,波瀾壯闊,翻天覆地。摩托的鳴笛混雜著小車的警報,被雨聲覆蓋又掀起,一場雲翻雨覆。
今年寒假在家的時候,午後小憩。雨點與玻璃窗猛烈碰撞,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音,幾乎是被驚醒。迷迷糊糊睜眼,推開房門。雨聲落進了耳朵里,恍惚間還以為是那些年的夏天。高中好友都已開學,於是一條條發訊息告訴他們:家裡下雨了,雨聲好大好大。
今夜,榆中難得一場雨,媽媽在微信里回復道:聽雨去。
聽雨去,聽那些藏在雨聲里的故事去。
來源:三明日報 2017-10-08 18:5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