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零落,人猶未散
作者:張燕 (字數:1000字作文)
讀過《繁花》的人都知道,這部小說令讀者著迷的是其富有特色的語言。作者自稱,以傳統話本的方式,“口語鋪陳,意氣漸平,如何說,如何做,由一件事,帶出另一件事,講完張三,講李四,以各自語氣、行為、穿戴,劃分各自環境,過各自生活”。
作者金宇澄,原名金舒舒,上海人,已經60歲。在人生記憶最豐富的年齡,他回憶情感,記錄他和朋友們的人生,還有他生活過的城市。先是在網上忠實地記錄一些有趣的人和事,然後,《收穫》雜誌長篇刊登,最後,變成了單行本《繁花》,被評為“最好的上海小說之一和最好的城市小說之一”。
“人生如花,書中有大段關於花、樹的敘事,七十多位女性人物,可說是‘珠環翠繞’,光線、顏色、氣味,在人世搖曳,加之盛開與枯萎姿態的上海,包括傳統意義的繁華城市的細節,是花團錦簇的印象。”這就是《繁花》的由來。
《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說,大量運用滬語對話。三個上海少年,三個坐標點,兩個時代一同登場,場景交錯現身,人與事頻繁交替,說不盡的恩怨短長、聚散離合、飯局段子,一個接一個的白描人物,也似一個個短篇,蔓延成了《繁花》,感覺就是一萬個好故事爭先恐後地沖向終點的壯觀感。
《繁花》里故事綿密、繁多,奇的是故事都是真的,很多故事都是飯局上聽來的。用金宇澄的話說,用的是“蘇州說書的方式”,不說教,沒主張;不美化也不補救人物形象,不提升“有意義”的內涵;位置放得很低,常常等於記錄,講口水故事、口水人,講城市的另一個夾層那些被疏忽的群落,講他們的情慾、夢想和迷茫。小說對這三個男人從懵懂少年一直寫到中年老境,故事的時間跨度有半個世紀,從1960年代寫到1990年代後的當下,以不連貫的方式寫了31章,分成“過去的故事”與“現在的故事”兩條線索來講。凡單數章節講述“過去的故事”,故事的背景主要是文革——一個物質貧乏政治殘酷的時代,這裡的女孩兒讓人憐愛,這裡的少年有情有義,在這裡,就算是一棵野草,也有屬於它的露水與陽光。但是,很多人說,讀到了雙數章節講述的“現在的故事”里的聲色犬馬、一場接一場的流水席時,總有一種沉重窒息之感。在“過去”中展望“未來”,在“現在”中回憶“過去”,過去和現在,就這么均衡地交叉隔開。
這本書中小毛、滬生、阿寶、蓓蒂等人帶動了整部小說的遊走和變幻,時代與文化、市井與都會、人物與記憶,零零雜雜,交織出一幅新鮮、龐雜、熟悉的城市圖景。一萬多個故事,一百多個人物,刻畫了上海錯綜複雜的局面,寫盡了市井百態,人性嬗變,歷史滄桑,表面熱鬧紛繁,內中蘊含人世悲歡,各種小人物的命運,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