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作文大全>> 散文>> 那些年的春節正文

那些年的春節

作者:初一  (字數:1200字作文)

春節的腳步慢慢臨近,年味也濃起來。城裡過春節,更多的是商業喧鬧,比起兒時農村老家過年,怕是不一樣的。

老家有句俗語,小孩盼過年,大人盼種田。在那個物質貧瘠的年代,大人總是希望新的一年有個好收成,小孩子自然是巴望著過年豐衣足食。農村人日子拮据,沒錢買太多零食,多是自家做些東西,讓孩子們解饞高興一下。

臘月的夜晚走在村子裡,總會聽到木槌舂打石臼的響聲,一盆一盆的糯米飯倒入石臼,舂打成黏黏的一團,然後放在平平的門板上,白白的、圓圓的,很是可愛。打糍粑,也是村里年輕男子聚在一起喝酒聊天熱鬧的好機會,看誰舂得響,看誰舂得久,糯米飯的騰騰熱氣和著的是滿屋子的歡聲笑語。

米糖也叫麥芽糖,是農家春節待客的主要零食。熬米糖是有竅門的,稍不小心就成了一鍋糊糊,釀成隔壁三家的笑話。父親當年是熬米糖的好手,鄰里幾家都要爭著請他去看看火候才放心。熬米糖的工序大抵是先做一大鍋糯米粥,間或在鍋里加些冷水,火也是時大時小,據說竅門就在加水和燒火的功夫上。燒熬幾個小時後加入麥芽和石膏,用一根長長的木棍在鍋里不停攪拌,兩三個小時後鍋里就慢慢從白色變成褐色。這時母親看我們站在灶台邊不走,十有八九明白我們想吃糖水沖雞蛋。雞蛋本來是用來兌油鹽的,到了年節光景,母親也就放鬆一些,大多能給我們解解饞。等到鍋里熬得只有濃濃的幾瓢時,又倒入抹了油的小鍋中冷卻。然後把梯子靠在堂屋的樓樑上,綁上專用的扯糖板。小鍋里的糖涼到五六十度,就變成一團,這時小心把它托起來掛在扯糖板上,用扯糖棒插上反覆拉扯。越拉越長,慢慢地越來越白,等到最後變冷變硬,輕輕一敲,就成了又白又甜的農家米糖。

過年三天的隆重和熱鬧自不必說,早晚都要燒香祭祖先,村子裡整天鞭炮不斷。“叫花子也有三天年”,大人小孩都換上新衣服,不分老少貧富強弱,大家都能過上一年中最幸福、最有尊嚴的三天。“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燈”,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圍著熊熊燃燒的木柴烤火,吃零食,說說笑笑開心地聊著往事,憧憬來年。那感覺著實比現在看春晚還要好。

初一的禮節、禁忌最多,本族的年輕人都要到長輩家中去拜年。記得母親還說初一不能往屋外倒水,不能打小孩,所以我們初一就可以玩得很野。初一早晨是最熱鬧的廟會,十里八鄉的人都趕到那個據說有千年歷史的“天妃廟”去“敬神”,祈求一年的平安,香火旺得怕是那些深山名剎也會嫉妒。廟裡算卦抽籤算命的生意很忙,記得母親每個大年初一都抽上兩張求家運財喜的簽,回家後都會高興地說,今年天妃娘娘保佑家運興旺,種田的好好種田,讀的好好讀書。那可是母親一年到頭難得的花錢。

老家過年還有“七不出,八不歸,上九日出行”的說法。正月初七不出門,初八不歸家,初九是出門遠行的好日子。雖然傳統過年一直到十五元宵,但初八、初九的年味就慢慢淡了,外出謀生的開始出門,在家的人也下地幹活了。想想當年出來念書、工作,母親總要等到初九這天給我打理行裝出發。如今離開家鄉工作生活多年,滿頭白髮的母親,心裡頭肯定念著,每一天都是兒子最好的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