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學學水之寬容
諺語說:“好籬笆造出好鄰居。”籬笆,是用來劃分地界保護院子的一種簡易柵欄,不知從何時起,籬笆已被高築的鋼筋混凝牆所替代,人們用牆將自己圍得越來越嚴實,隨之“心牆”也越築越厚,於是“人”變成了“囚”。
在錢鍾書先生的《圍城》中,主人公方鴻漸承受了事業、愛情、婚姻、家庭各方面的失敗。究其原因,大多數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隔膜與孤獨造成的;隔膜與孤獨在他們心間豎起了厚厚的心牆,使人難以擺脫困境。而巴金的《寒夜》更是一曲人心隔閡的悲曲,朋友之間、母女之間、夫妻之間處處是心牆,身處其中的汪文宣被層層困住,四處碰壁,最後只能無望而死。其實,孤獨的又何止方鴻漸和汪文宣呢?不拆除“心牆”,我們四周就都是圍城。
或許,我們需要設一道“籬笆”以免自己受傷,卻不需要築一道“牆”來隔絕自己,更無須安個“貓眼”看人。用“貓眼”看人,就會對周圍的人亂加猜疑,勢必見誰都覺得不可靠;同樣,你躲在自己的“牆”後,逢人只說三句話,不肯全拋一片心,別人也會覺得你不可靠、度量太小、疑心太重,不僅很難贏得真正的友誼,還會影響自己的情緒,損傷身心健康。
生活在社會裡,四周都是我們的同事和朋友,假如人人都高築心牆,把自己緊緊地包裹起來,你防我,我防你,針插不進,水潑不入,那么,這種貌似風平浪靜、和和睦睦的團結,並不具有真正的凝聚力。
孔子曰:“不逆詐,不億不信。”意思是與人交往,不可事先懷疑別人的動機,不可臆測對方的真誠。真誠待人是人際交往得以延續和發展的保證,人與人之間只有坦誠相待,才能相互理解、接納、信任,才能團結相處。
“量小失眾友,度大集群朋。”與人交往,我們不妨學學水之寬容。水有容納百川之勢、不擇細流之度,正因為這樣,它才得以匯流成海、奔流成江。同樣道理,只有那些胸懷寬廣、雅量高致、虛懷若谷的人,才能在最大範圍內凝聚力量,贏得人心。
所以我們在日常交往中,不妨回歸“籬笆”,敞開心扉,用真誠去對待他人,多一分信任,少一分猜疑;多一分包容,少一分計較。當我們以真誠之心對待別人時,別人也終將會投桃報李,時間久了,我們就能收穫到彌足珍貴的感情和友誼。
來源:福州日報 2013-01-28 19: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