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自白的自白
作者:不詳 (字數:900字作文)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大學是個很美好很美好的詞。
每當談起大學,我總會想起“多歧為貴”的北大校長蔡元培,想起“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五四人物胡適,想起“淚眼已枯心已碎”的學界泰斗陳寅恪……我關於大學的種種印象,就是建立在這些國學大師的一生浮沉中。縱然現在,他們都已百年孤寂。然而,歷史不會忘記他們,我也不會忘記他們。是他們用他們的身體力行告訴我:大學,是一種精神!
記得,高中時代,時時讀先生們的文章。透過他們的字句,我總能感受到傳統文人的風骨,五四精神以及在那個廣開風氣的時代他們的大師氣象。那時,便對大學有著莫名的神往,總是在想像自己捧著一大堆書在宿舍和圖書館間直來直往的樣子,那是一種忙碌,一種充實。一種幸福。
“只見其人,不見其文”,是人們對台灣大學時代的李敖的評價。告別了自己絢爛多彩的高中,告別了那些可笑的恩怨與追捧,我早已把小名小利看淡。我願我的大學能如他當年一樣低調,一樣務實,一樣平淡。
帶著這樣的淡定,這樣的從容,我離開了十幾年未曾長久遠離的江蘇,來到了北京,來這裡求學,來這裡尋我的大學夢。當我拖著大大的行李,站在北京站並不空曠反而略顯擁擠的廣場上,看著這個陌生的城市,我再一次默念起明代名臣張居正的句子: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業。我願在這個繁華而陌生的城市,度過我平淡充實的四年。
費了些周折,我終於找到了學校的迎新站點,在學長們的熱心幫助下,我坐上了校車,來到了即將生活四年的學校。經過了一些日子,我發現,學校真的好小。說實話,很坦然,並沒有太大的失望,固然渴望美麗的校園風景,但即便沒有,也不至於難過,因為畢竟那只是些點綴.至於圖書館的規模也不過爾爾,但是對我而言,知足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切從陌生走向了熟悉。然後,身邊的人開始慢慢變質。很多人不斷地忙於社團,很多人陷入了無所事事頹廢,很多人則開始半死不活地混日子,形形色色,五花八門.但是,依舊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夙興夜寐,隨著日升月沉一直忙碌著.或是因為高三的慣性使然,或是對學習以外的東西茫然不曉使然,抑或是因為對某個現實目標的追求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