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作文大全>> 高中生作文>> 高一作文>> 議論文>>正文

什麼是文化作文

第一講文化作文的特點和表現形式

一、引言“文化作文”風靡全國

近幾年高考作文戰場上,一支異軍突起。以古典的方陣,閃爍的詩句,熟悉的名人,精緻的文言,高揚著文化的大旗。這是一支特別的軍隊,從歷史的隧道、文學的天空、民間的集市、語言的棧道、詩詞的意境中直襲一個個話題。勢如破竹,所向披靡,瞬間席捲神州大地。

這,就是文化作文。

文化的芳香蔚然成一朵朵絢麗斑斕的祥雲,升起在滿分作文的天空。溯流而上,在時間的兩岸,我們看到“文化作文”的朵枝枝傲然、綽約生香。

2005年四川省五篇高考滿分作文均為文化作文,分別是:《在忘記與銘記的兩岸》、《煙隨風逝,名隨史流》、《那陣風吹過》、《永遠的蘇武》,其中《永遠的譚嗣同》成為2005年全國高考作文中最奪目的佳作。

2004年重慶市高考六篇滿分作文,除《我是一隻想死的老鼠》外,其餘五篇均為文化作文,其中《菊花飄香時節》被老師們公認為2004年全國高考作文的壓軸之作。

2003年香港特別行政區高考作文《儒兵辨》,以渾厚的古文功底,技壓群雄,以滿分獲得殊榮。

2002年甘肅高考作文《吊屈原賦》,北京高考作文《轉折》等以古文底蘊被競相傳頌。

從2001年全國高考壓軸之作《赤兔之死》開始,富有文化底蘊的作文逐漸成為新寵。2002年以後,在高考作文中,文化作文比例大幅上升,且得分明顯高於一般文章,這從滿分、高分作文的比例上就可窺見一般。

其實這類“文化作文”是用文化的眼光審視話題,用文化的意蘊豐美話題,用文化的筆法寫作話題,用文化的思辨挖掘話題,早在幾年前就以其撲面而來的文化的芬芳與鮮妍,在考場頻取高分,風靡全國,成為一種時尚文風。

那么什麼是文化作文?它有何特點?它有哪些表現形式呢?

二、文化作文的特點

富有文化色彩與渾厚的文化底蘊的作文叫做“文化作文”,這並不是說其它作文就沒有文化,而是因為這類作文有太強的傳統文化氣息。文化作文要體現民族的文化精神,展示厚重的文化底蘊。

文化作文在構思上把話題放到一個廣闊深厚的文化背景上去審視、對比、碰撞,或以文化的眼光打量事物;或以文化的心態敘述或議論自然社會之哲理;或以文化的理性批判時代的假醜惡;或以文化的智慧表現 * ;或以歷史文化名人的言論或事跡,顯示作者的文化積澱等等。在文化的積累與思辨,文化的共享與獨思,文化的閱讀與創造,文化的生態與文化的人生中,寫作出充滿歷史文化底蘊的文章。

渾厚的文化底蘊、深刻的文化認知、豐沛的文化精神、較高的文化品位,是文化作文寫作的追求。

三、文化作文的表現形式

文化作文按其內涵的文化底蘊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可以分為詩詞底蘊、歷史底蘊、文學底蘊、民俗底蘊、文言底蘊五大類。

(一)

詩詞底蘊是指直接引用或化用古典或現代詩詞佳作佳句於文章之中,給人以厚重的詩香氛圍,使作文在考場上鶴立雞群。讓我們通過一個高考作文的片斷來感受詩詞底蘊的美麗

例段:2005四季,鐫刻心靈的石碑

(2005陝西優秀卷)

如果忘記是春天里消逝的冰層,那么銘記就是灼灼其華的桃花;如果忘記是夏季里落英繽紛的桃瓣,那么銘記就是映日別樣紅的荷花;如果忘記是秋季里已無挈蓋的荷花,那么銘記就是猶有傲霜枝的金菊。如果忘記是冬季里比西風更瘦的殘菊,那么銘記就是傲獨立、猶有暗香的雪梅!

忘記和銘記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儘管有人說,“忘記意味著背叛”,但我卻說為了忘記的銘記,為了銘記的忘記。

[溫馨點撥]

詩詞是插花,詩詞是文苑奇葩,採擷一朵別在文章的衣襟邊,很浪漫。這種傳統裝飾,在文字的世界是最昂貴、最精緻的裝飾。因為它選用經過時間的河流沖淘後留下的最閃耀的真金名句鑄造而成。

本段精美的排比比喻句盛滿了化用的古典詩詞,猶如一束束芳香艷麗的花朵,燦爛了閱卷教師的眼睛,突出了忘記與銘記的辯證關係,詩的光芒懸浮在文字上空,燦爛成一片文采飛揚的雲霞。讓疲勞繁重的閱卷突然變得興奮。

(二)

歷史底蘊是以厚重的歷史積累作為強大的寫作之源,以典型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為材料,將歷史的啟示與現實結合,表達作者對話題或事物的深刻看法。我們同樣通過高考作文的片斷來感受歷史底蘊之美。

例段:獨上高樓

一、李白

是黃沙漫天,北風吹雁中騎驢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ní)為線,以虹為鉤的海上釣鰲(áo)客么?是遍訪青山綠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個煙花三月的時代,人們對你的期望是歌功頌德,取悅帝王換取高官厚祿;而你,偏偏要獨上高樓,在朝要高力士脫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於青崖之間。

於是你注定要孤獨,“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鐘鼓饌(zhuàn)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而當我們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間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酒入豪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溫馨點撥】:

歷史是生命的歌,歷史由一串串生命構成,留在歷史篇章中的生命,必定是生命的範本。歷史的琴鍵高揚的就是這些生命的旋律。生命最精彩的火花在他們身上綻放。這些火花同樣可以點燃作文的靈感。

文段選取李白拋開人們世俗的期望,“獨上高樓”,“守護了永恆的精神家園”的經典例子,突出了個人願望與別人的期待之間的關係這一主題。歷史人物對人生的選擇,為後人提供了典雅的生命範本,他們舉世公認的成就與品質,自然成為許多話題的鐵桿論據。所以有很多歷史人物的生命需要我們去關注、發掘、思考。因為相對我們的文章而言,他們是多功能、全方位的寫作材料。

關注生命,就要關注歷史,從歷史的血庫里提取生命的基因,思索生命的價值。

(三)

文學底蘊是指文章從古今文學作品中吸取素材,或擴展細節,或演繹情節,或新編故事,以表達新的主題。

例段:《孔雀東南飛》新傳

(2004年江蘇高考滿分作文)

當劉蘭芝第五次回首的時候,淚還是忍不住落了下來,黑漆漆的門緊閉著,一如仲卿般冷漠,左鄰右舍還在對她指指點點,議論著這個因不守婦道而被休的女子。可是,誰能知道她的苦衷?

當她還未出嫁的時候,不知有多少的好小伙兒到她家提親:模樣兒俊的,有錢的,有勢的,為何選了焦仲卿?他又黑又瘦,又沒錢又沒勢,他憑什麼娶到美麗賢淑的蘭芝?蘭芝一遍遍地問自己。淚水漸漸模糊了蘭芝的視線,朦朧中焦仲卿那老實敦厚的臉又出現在她的眼前。是因為看中他山一般的樸實沉穩吧!

【溫馨點撥】:

故事新編很新穎,一個熟悉的故事突然有了新的傳說,當然能勾起心中的好奇。故事新編就是這樣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此文段藉助古詩《孔雀東南飛》別出心裁,大膽設計,在生動而頗具情韻的敘事中,突出“山的沉穩水的靈動”這一文章主旨。這樣的“故事新編”,給人新奇的創造感。

新編故事只要抓住主題、圍繞主題,尊重原作也罷,推翻原作也罷,都可以。

(四)

民俗底蘊是指在文章中表現出民俗文化特徵,將生活中的文化傳統精煉地表現出來,使文章富有較強的民俗文化氣息。

例段:人情與季節

(一)端午

前幾天是端午,當我把去年的艾和菖蒲從門上拿下來,換上新的時,我聽到乾枯草木細微的碎裂聲,聞到灰塵中混有的一種特別的香氣,這是艾的味道。艾和菖蒲是兩種具有特殊意義的植物,艾因為有濃烈的香氣,被認為是辟邪之物,而葉子細長的菖蒲被當作神仙手裡的寶劍,有青綠色的劍鋒,可以用來斬妖除魔。記得小時侯,每到端午,就看見每個回家的人腳踏車簍里都會放著束好的菖蒲和艾。而現在,我下樓時看見每個門口都空蕩蕩的,難道人們都忘了它們的含義?或者,只是覺得在每扇緊閉的門邊擺放它們是件可笑的事情?

【溫馨點撥】:

民俗是文化的原生態,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基,是生動著的文化原生態。從生活習慣到節日婚嫁,從口頭交流到行站坐臥,明明白白的生活場景,象歷史的插圖一樣清晰。

對傳統節日的情感疏遠是一個民族對節日文化的短視認知造成的,韓國搶注中秋節,應該是對中國人淡漠傳統資源的警示。本段通過人們對端午的淡忘,表達認知與情感的關係。我們僅從簡單的時間刻度上,就讀到了自己民族文化的豐富燦爛。

民俗就是這樣直接。

(五)

文言底蘊指用文言文進行寫作。

儒兵辯

(香港特別行政區2003高考滿分作文)

儒者,為人之道也。《禮記》曰“禮”,《大學》曰“德”,曰“善”,《孟子》曰“仁”。兵者,戰伐之術也。《兵法》雲“將”,“卒”,“攻”,“軍”,司馬法曰“殺”。然儒者未嘗不論兵也,《論語》載子貢問政於孔子,子曰“足食,足兵,民之信矣”;《詩》曰“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且兵者亦嘗論儒之道也,《六韜》曰“仁之所在,天下歸之”。然此二者見事異哉?同哉?吾試辯之。

【溫馨點撥】:

語言是酒杯,如果文章的主題是酒的話,那么語言就是酒杯。語言是載具,盛滿了作者思想感情的瓊漿。文言文是古典的酒杯,精緻、浪漫、古色古香,是用時間和藝術的工具機深加工的名牌酒具。走進文言文,就象走進一首莊嚴的交響曲,心突然就變得細膩而深刻。

本文段對儒道、兵事進行辨述,開篇就提出儒道、兵道各自的特點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並由此引出“試辯之”的寫作目的!全文深刻的見識,豐厚的底蘊,開闊的氣勢,縱橫的議論,讓人擊節稱讚。

得滿分理所當然。同學們也為自己鑄一個古典的酒杯吧,文章會因此而美麗。當然文化作文的表現形式很多時候不是單純的一種形式,而是兩類或多類交叉並存。

 

什麼是文化作文_什麼是文化作文作文0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