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梨的哲學
放假了,小明爸爸的單位發了一箱梨,小明剛要打開箱子吃,就被一聲大吼嚇得退到一邊,“先把咱自己買的吃了,急啥呢?”幾天后買的水果吃完了,拆開那箱梨一看,一箱梨已經壞了許多,於是小明的媽媽就動員全家把梨壞的部分削去,先把存放不住的吃了。幾天后壞了的梨終於吃完了,可是箱子裡又壞了幾個,於是他們就一直吃著壞梨,以至於一家人都感到胃裡不舒服,特別是還惹惱了媽媽的胃病。這一幕也許在許多家庭都發生過,他們並不是沒有錢,買不起梨,而是思想上的一種潛意識,引導他們這么做,因為他們經歷了祖國最貧困的歲月,他們並不是沒有文化、沒有知識,而是他們覺得這么做是對的,因為“粒粒皆辛苦”,即使花幾十、幾百塊錢看胃病也不後悔,“過日子應該先苦後甜”已成為他們的共識,因為在他們心中節約永遠是美德。但是他們真正節約了嗎?他們不在乎花多少錢去看胃病,他們在乎的只是梨被吃了,沒有白白扔掉。其實,吃梨也就反映了一個人的思想,一種哲學思想,放棄與選擇的哲學,人們都知道放棄的道理,但是在做的時候卻做的並不是很乾脆。在“禽流感”預防的過程中,要殺死一個養雞場的上萬隻雞,場主流著淚大罵 * 黨,流淚可以理解,看著自己的心血付諸東流,誰不傷心呢?但是大罵 * 黨卻是不對的。就象吃梨一樣,我們該放棄的就得放棄,因為人總是有得有失的,捨不得扔掉壞了的梨就永遠別想吃上好梨。在我的們人生道路上,我們越早的扔掉壞了的梨,我們才會越早吃到更多的好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