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之我見
又要過年了。
過年?過年乾什麼?
吃飯:大魚大肉你家我家吃得個個看見油膩的東西就倒胃口;打牌:這一桌那一桌打個昏天暗地;送禮:你送我我再送你禮尚往來撈著便宜的家裡就成了商場;看電視:一邊看還一邊感嘆春節聯歡晚會真是一年不如一年說得直白一點就叫——俗氣!
我們過年,到底得了什麼“好”呢?
其它傳統節日也不見得多受歡迎,什麼湯圓粽子月餅上墳燒香,除了幾個全是白頭髮或已經長出了白頭髮的外,年輕人誰對這個感興趣!而白領們呢,大多就乾脆不過那“折騰節”,呆在寫字樓里心靜如水地賺加班工資。
的確,還是白領小資們算得精,這年不過也罷,一年到頭總有補償:聖誕節、情人節、復活節……這些“洋”節日多的是,還怕沒樂的?!讓他們取代我們國家流傳下來的那些“節”,似乎更有情趣,更有格調。
不信你看,每年二月十四日一到,花店裡老闆的臉就樂得跟那紅玫瑰似的;各種千奇百怪的情人節小禮物時下也極為走俏……相反,什麼棕子、湯圓、月餅,倒是讓調查各種劣質食品的記者賺足了外快。
於是,一些抵抗“洋節日”,扞衛傳統佳節的辦法也紛紛 * ,什麼把“七夕”定為中國情人節,以紅豆代玫瑰……顯得譁眾取寵,不倫不類。
依我看,這傳統節日的魅力時下確實比不上洋節日,不是么,洋節日有情調,有趣味,而過年什麼的除了大吃大喝就盡搞些折騰人的把戲。
為什麼,為什麼我們就不可以用一種坦然的心態去面對“洋節日”呢?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的碰撞,已愈演愈烈。我個人覺得,就讓它“演”好了。落後低俗的文化被淘汰或被抵制,這是歷史的潮流,擋也擋不住的;而先進的、合時宜的東西也肯定會受到廣泛的歡迎與接納,我們又為什麼要去“擋”呢?就好比歐盟在統一貨幣的時候,許多外國人對他們的“馬克情結”依依不捨,但事實是歐元的發行對整個歐洲的經濟發展、人們交往都是有好處的,所以懷舊情結特濃的德國人依然還是讓笨重的銅幣馬克退出了歷史舞台。
正確地接納、吸收外來文化,不會對傳統的文化產生影響,要有影響的話也是淘汰了一些諸如燒紙錢拜菩薩之類的說不上文化的“文化”,相反,還會促進各種文化彼此的融洽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