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竹情節
春天來了,三月的草香,就在我的窗子外頭,雨綠江南,處處春意盎然。遙想老家村旁的那塊竹園,在這春風春雨的滋潤下,長得更加茂盛了。
故鄉的山上有成片的竹林,綿延數里,無頭無尾。遠望,竹葉青青,碧波蕩漾,竹影婆娑,秀色醉人。竹林深處有個小村莊,那便是我出生的地方。村上人都喜歡竹子,有人把山上的竹子移栽到村前的小溪旁,不幾年功夫就成了一片竹林。所以,進我們村只有走到近前才能看得清楚竹葉掩映下的紅牆黛瓦。竹子是喜水的,那條小溪的涓涓細流穿林而過,翠色把白亮亮的水染成青青的,連溪里的小魚也染綠了。晴天,陽光照進竹林,閃爍著碎金;雨天,細雨灑在竹葉上,沙沙作響。每天早晨,浣溪女用甜美的笑聲,喚醒林中的雀鳥;每天黃昏,各家各戶升起的裊裊炊煙盤旋在竹葉之上,使整座村莊都籠罩在氤氳里。由於竹林能調節氣候,我們村冬暖夏涼,連三伏天的晚上在那露天地里乘涼睡覺也涼風習習,極少會被蚊蟲叮咬。月亮透進密密的竹林,灑下幾縷銀色的光華,使小村更顯幽遠。
我自幼在竹林中長大,自然是十分愛竹。我愛竹葉青青,四季常綠,更愛春生竹筍,那般生命的躍動和能量的釋放。我們那個地方的竹子,除了碗口粗的大毛竹外,還生長一種只有拇指粗的小水竹,那些小水竹,長在灌木叢中,滿山遍野,到處都是。一到春天,綿綿春雨打濕了空氣,打濕了地皮,大小竹筍,爭先恐後地拱出地皮,破土而出,那毛竹林里的竹筍,長長短短,沖天而立,就像等待發射的排排火箭;那水竹林里的竹筍,東一叢,西一叢,躲在灌木叢中探頭探腦。細心的人如果夜間側耳細聽,千萬竹筍拱土時的噼噼啪啪聲,就像過年放鞭炮一樣,振聾發饋。毛竹林里的竹筍,農家是捨不得吃的,那要讓它長成大竹子好賣錢或做事用。可是小水竹出的竹筍,就成了農家的下飯菜。出筍子時節,姑娘、大嫂和小牧童們每人每天都拎著大籮筐,到山間討筍子。回來後剝了殼,或炒菜吃,或澇了水曬乾備作冬用吃。乾筍子只要用溫水一泡,仍然鮮嫩依舊,可燉可炒,各具風味。這是老天爺的賜物,自生自長,無需施肥管理。城裡人說這是綠色食品,有事沒事地到鄉下找這東西。
幼時的愛竹是朦朧的、膚淺的,僅僅是為了一飽口福而已。成年之後,為生計奔波,對竹子的認識又深了一層,古人有詩云:“食者竹筍,庇者竹瓦,載著竹篾,炊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然而真正認識竹的用途之廣,還是去年到毛竹之鄉——西灣去搞調研時,有幸見識了那裡的山鄉竹海和山里人家的種竹生涯。
車子從宋陽拐進通向西灣的公路,沿著一條山壠馳去,向前行是蜿蜒幾十里的山地,兩旁這座山連著那座山,鬱鬱蔥蔥,愈進愈見叢叢簇簇的竹漸多,將寥落的山裡人家點綴得清幽宜人。山峰丹壁若削,竹海蒼翠參天。山風過處萬頃波濤,如呼嘯衝殺的勇士;寧靜時又像水波不興的湖面一樣安謐,竹冠遮天蔽日,即使驕陽如炙林中依然如臨清涼世界。間或有一兩座寺廟座落其中,隱約顯現幾分神秘。倘若走進竹里人家,那簡直就是一個竹的世界。但見那些農舍的房前屋後皆種竹,屋內的器具和擺設無不與竹相連,竹房、竹門、竹床、竹蓆、竹椅、竹筷,還有人們手上拎的竹籃子,肩上挑的竹蘿筐,場上曬的竹團筐,甚至連圍菜園、雞、豬的柵欄都是用竹子做的。姑娘們上山採茶背著竹簍,小孩下河摸魚撈蝦,用的是竹筲箕,筲箕一兜,水滲走了,魚兒在筲箕里蹦跳著,孩子們高興得樂不思返。山里人家的日子是用竹子編的。他們閒來無事,上山勾竹梢扎掃把,砍來毛竹,削出薄薄的青篾皮、青篾絲,編成糞箕、蘿筐和各種各樣的竹籃子。篾兒就像棉線一樣在匠人們的手上跳舞,不需多時,一隻只結實美觀的籃子便活脫脫呈現出來。商品經濟大潮湧進山里竹鄉,山里能人又紛紛招商引資,就地辦廠,生產竹拉絲、竹柵欄、竹地板和竹製工藝品,自銷出口到海外。現在的竹鄉,山上忙著撫育管理,山下忙著加工辦廠,汽車拖拉機絡繹不絕的在那條進山公路上跑進跑出,昔日的偏僻山鄉,變得熱鬧非凡,山里人家的口袋子也漸漸鼓起來了,小日子就像春風拂幼的竹子一般,悠悠地晃著。
晚年的我,對竹更加偏愛。那年回鄉站在竹林旁,望著那些騰娜雲宵的沖天大竹,更覺得一片竹林就是一片強健的生命。但見那片片狹長的葉子,新生的,臨風吐出淺淺的嫩綠;茁壯的,在陽光下亮出莊重的新綠;蒼勁的,時而翻動著成熟的墨綠。她們飄逸地、雅致地點綴在枝頭,顯得錯落有致,矯健多姿。天地鍾靈秀,心血植正氣,歷歷竹節,足以言志。不知從何時起,我也愛起鄭板橋的畫竹來,那錚錚鐵骨,稜稜竹節仿佛就是人生,就是人生之路——走過的、正走的、未來的人生之路。我仰視參天之竹,聆聽竹葉搖佩鳴玉般喧響,仿佛那首托物言志的《詠竹》詩又浮現於我的腦際:“未出土時先有節,到凌雲處總虛心。一生清高清風裡,綠竹風姿譽古今。”我想這就是竹之景、竹之韻、竹之魂的大寫生,總概括。其實,我們每個人在漫漫人生道路上,每前進一步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就像虛心有節的竹子,每向上挺立一段就要園一個節,畫上一個園滿的句號。這種人生過程又是與竹的生長過程何其相似啊!
竹,無論是獨立懸崖,還是結叢成林,皆成風景。入畫成仙境,出音即天籟,竹就是詩,詩就是竹。竹兼具物質與精神的豐富世界,滲透在我們悠遠的歷史和廣闊的現實生活中。它不僅通身是寶,更具品格高尚。竹從人身上覓得了自己的品格,人又從竹身上獲得了自己的稟性,剛直挺撥,虛心清韻,生生不息,這便是我要頌揚的竹子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