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雞不呆
作者:不詳 (字數:900字作文)
古來聖賢,許多貌不揚而言不慧,然其行必靈巧異常,如《老子》中所記:“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真正有才能的人,不會總將自己的才能掛在嘴邊。他們的目標是天空,所以他們不會滿足於在水面游弋。他們會將自己沉得很深很深,如同材料中的企鵝一樣,然後等待,等待一個能使他們奮力衝出水面的時機。
這不禁讓我聯想到了《莊子》中的那隻木雞。《莊子·達生》記載:紀渻子善於訓養鬥雞。他訓養好的雞,聽見別的雞叫毫不慌張,“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木雞看似呆笨,實則在窺伺時機,當對手叫囂著奔過來的時候,他會竭盡全力奮力一擊,猶如道家之“太極”,不用每招每式都追求強勁迅捷,只要在反擊的時候制服對手則足矣。
木雞的“呆”非同於“傻”,它是在積蓄力量以給對手致命一擊,在對手的輕視與嘲笑聲中將其擊敗。這不是耍陰招,而是沉穩,是謀略,是智慧。
歷史的長河中,沉穩、老練的人不可勝數,然而能有木雞一樣謀略的人卻是鳳毛麟角,勾踐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載,春秋時,越王勾踐為了報仇雪恥,“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勾踐親身為吳王夫差駕車,被夫差所驅使,他看似屈服,內心卻暗暗的積蓄著一股力量,當這股力量突然迸出,襲向夫差的時候,一切都已注定。勾踐忍受住一時的恥辱,用十年的沉潛,才換來了日後雪恥時的暢快,這是他的沉穩;他假裝順從,實則積累力量,這是他的謀略;他窺伺時機,恰到好處地釋放出積蓄的力量,這是他的智慧。他的言行詮釋了後發制人的真諦,也是“木雞不呆”的應驗。
其實,我們學生不也是一隻只活生生的木雞嗎?我們十二年磨一劍,不斷的用知識澆鑄自己,充實自己,強化自己,為的不就是高考那奮力的一擊嗎?正如材料中的企鵝,為了能衝出水面,登上冰岸,努力的使自己沉入水中,哪怕深一點點,也會為它衝出水面多積蓄一份力量。
木雞不呆,呆的是浮躁的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