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
作者:不詳 (字數:1300字作文)
黑色的翅膀劃破湛藍的天幕,一線灰暗的裂口慢慢脹成陰霾的天,擋住了陽光的溫暖,也屏住了泥土的呼吸,大地憋得異常沉悶。大概是風要來了、雨要來了,那躁動中的比詛咒還要可怕的字元,借著烏鴉的嘴充斥著河流,草原,森林。於是,魚兒的水泡破滅了童話,牛羊的嘶鳴不再愜意悠然,飛鳥再也不肯輕易小憩。
是鄙陋無知被文明奚落?
還是流言蜚語戲弄真誠?
青蛙用幽深的古井裝滿沉默,烏鴉拿廣闊的森林網下碌忙,無心回答與無閒回答交織出無法預知的神秘,而境像卻早又指向了前者。青蛙不再守望圓形的天穹,自烏鴉飛走後;烏鴉不再傳遞悲傷的信件,自遇到青蛙後。
井內,青蛙恰如一道行高深的禪者,於爬滿古痕滄桑的靜壁思索;奚落也好,流言也罷,一切俗塵啁哳拒之於井外,靜之於心中,大有枯禪之境。然而,這究竟是真我,還是做秀?是以道家靈性飾掩無知,還是以禪宗空盾迴避現實?其實無論何種事實,青蛙注定不能擺脫它的窘境,因為平凡的生活太需要驚瀾一筆。當一個絕好的機會來臨,誰會放棄?厚厚的一筆談資,足以豐富茶前飯後,以打發無聊驅趕苦悶。於是乎,動物王國沸騰起來,撕破寧靜。
想想,大概一個笑話可以連鎖快樂,或許一種無知能夠成就快樂。然而這快樂到了極至便是反向的延伸,快樂在喋喋不休地瘋狂中暗暗疲倦。
畢竟,一個事物終究還是要追溯到它真實的一面。
天比井口還大?烏鴉就是將這樣所謂天大的笑話傳遍於動物王國,乃至人類。因此,一個個嶄新的寓言故事出現了,諸如“坐井觀天,井地之蛙”一類,把青蛙貶得一文不值。當然,以某物的無知當作後世的警訓,未嘗不是件好事。不過若把意願強加於身,釀一場竇娥冤,那只怕不是以一件歹事輕言敷衍了的。而恰恰可憐的是,烏鴉不是什麼耐性子,它不曾聽完青蛙要講的話,自然也就不能理會其真正的內涵。於是乎,笑話,亦或稱其悲劇,如上上幕。
天比井口還大?看似是無知的驚嘆,實則大有深度。從佛學角度而談:生死輪迴,無始無終,人們所觀景象終究有限;然若以心靜悟,以神暢遊,則無所不至,無所不見,世界裝在心中,自明於眼底,如此一來,井口之天與無邊之天有何區別?以哲學觀點來看: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說的正是從特殊到普遍的哲學原理,恰如“麻雀雖小,五臟具全”,於小中見大,於細中見精,天又怎能不可化井口之大?
聯繫青蛙所臨境地及其一舉一動,只怕遠不止如此。面對井外的啁哳嘲弄,青蛙心若止水之靜,莫非真無半點憂煩?青蛙無頸,但並不代表它不懂得嘆息,只是它把這種痛抑制並淡化在沉默中而已。它不是莊子,更不是什麼大哲學家,僅僅是一隻小小的動物罷了,又憑什麼來對抗整個動物王國,甚至人類?它所能做的就只有沉默,等待,堅守。在沉默中看世間萬象,等待那瘋狂快樂後的疲倦,堅守自己心靈的聖地。不再守望天穹,並不意味著對天的絕望,亦或是丟失信仰,只是有點累而想低頭小憩一會。於是,清水映影,於己,於天,於物,於人,殘缺的心又包容了一個世界……
靜言思之,誰才是井底之“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