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

作者:不詳  (字數:1200字作文)

叫了一季卻仍是迷茫

落落說我是一個獨身主義者。那時我正在讀泰戈爾,聽他講“我的存在是永遠的謎,這便是人生”。我被這句話惹出滿心憂傷。然後我告訴落落:“是啊,很早以前就是了,小時候就和兩個要好的女同學商議長大後做單身貴族。那時候只是覺得單身的女性都好有氣質,好灑脫。可是不知道為什麼這個信仰卻一直堅持到了現在。”

落落說:“你確定你長大以後甚至只是一年以後還會堅持嗎?”

我只能無力的笑。我不知道。我甚至不知道這樣的堅持有什麼意義。

她忽然很感傷似的感慨,曾經有那么多的人和事總是天真的以為可以天長地久,曾經那么執著地堅持某一個信仰,可最後又怎樣了呢?以前曾發誓,這輩子再也不說謊話,可是呢,這個社會容不得。身處紅塵,難免要為紅塵所染。環境的變化遠不是人所能預料到的,誰也不能斷言以後的世界,以後的人生會是怎樣。曾經那些以為永遠不會放棄的執著與夢想,卻很無情的隨著歲月的洪流消散。堅持了能怎樣,不堅持又能怎樣。佛語云:“一切皆為虛幻。”那么一切又有什麼意義呢。那么人生又有什麼意義呢?

可是它沒有厭世

我信佛,可我不懂佛。至少我做不到那么灑脫,也擺脫不了俗世的紛擾。我渴望環境的安靜,可我又清楚的知道不安靜的是我的心。正如瀾所說,我是夏天老樹上的知了,喧鬧著想要俗世的安靜,卻不知世界原本盛享的安靜也是為我所破壞的。

很多人都說我消極厭世,我承認我對於世界,對於人生不甚樂觀。可這並不代表我消極厭世。一切活著的人都不應被視作是消極厭世的。

儒道兩家的區別在於他們代表了兩種不同的人生觀:入世與出世。因而官場上多以儒家為尊,而如陶潛,蘇軾之類的淡泊清淨之流多愛老莊。儒家的學說實實在在,多用來齊家治國;道家的學說虛幻飄渺,老子自己就說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是卻多被用來修身養性。

對於生活,我總是抱著入世的積極。可是對於人生,我又更喜歡出世的思想。一直很堅持著“順其自然”,“一切隨緣”。就像老子解釋“上善若水”時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故幾於道。”

“學佛不是對死亡的寄託,而是當下就活得自在灑脫。”

佛與道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對於無可奈何,無能為力的事大多喜歡放棄,沒有太多的欲望去爭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甚至對於某些屬於自己的東西也不作過多的追求。於是佛家重在“隨緣”,道家重在“無為”。

我深受這兩家的影響,因而多被人看做消極厭世。當然,積極入世的不一定都是急功近利,利慾薰心。消極厭世的也不一定都是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我只是想說,我可能有些消極,但我一定不厭世。

就象知了,明明知道不過一季的時間,卻仍是那么從容的凱歌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