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青春
語文課上,老師讓用“青春”造一比喻句。“青春是夏季的天氣,時而艷陽高照,時而風起雲湧,變幻莫測。”“青春是一道透明的傷疤,純淨美好但有是痛心疾首的存在。”“青春是冬天融化成水的雪,在多情的陽光照射下,殊途不知歸路。”“青春是雨後的新竹,英銳無比而又不堪一擊。”“青春是凝妝待嫁的新娘,驚疑參半而又亦喜亦憂。”老師皺眉搖頭:“不要故作深沉。”然後叫了一位似乎從來不知愁為何物的樂天派“青春是太陽,照在哪兒哪兒亮。”老師側目點頭,微笑綻放。“青春是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笑容定格僵硬。
拋棄比喻,青春就是一個悠長而有短暫的生命的一部分。生,是為了證明愛存在的痕跡。如果一定要用比喻。我覺得青春是激情的火焰,燃燒是破滅前的壯麗。
那天拿遺篇預備投稿的文章找語文老師修改。看後,師說:“文章談的是你對文學的認識和理解,內容到還算深刻。可文學話題太大,不是你用一兩千字就能寫就的。”辦公室里幾位年齡大些的老師開始抓住機遇“‘文學’?你們現在開始談‘文學’?我們像你們這么大的時候聽也沒聽過‘文學’啊?”“你還想聽‘文學’?看樣,你一定是‘地主’之後,我們那時侯就整天餓著肚子去猜信怎么樣才能不餓肚子。”我謝了語文老師,在一片憶苦聲中退了出來。
在時間的長河中飄揚滌盪出的我們。在豆蔻年華一恍惚就跨越了世紀之交的我們。在瞬息萬變,日新月異的變化中蒸騰出的我們。在期望成功和期待出格的千萬雙目光鎖定下的我們——90後,是否該開始思考:青春,我們應怎么度過?
按照語文老師的理解。青春該是生命中最燦爛的光彩,是追求夢想的無畏,是對新生事物是好奇,是對未來充滿好幻想的甜蜜。十七八歲的年齡應該是無憂無慮的幸福。可這些只是一個過了青春年齡的人,根據自己的思維對青春理所當然的認識。而真正的青春只有在經歷著的我們才知道。我們在體味著,感悟著,品嘗著。其中的酸甜苦澀,順著血液遍布全身,然後匯入心房。不是幼稚的心學會了故作深沉。在這個充斥著理想與現實、張揚與低調、溝通與代溝的空氣中。關於青春,我們不知道該如何表達。
看看都在我們前面的80後吧!那個一出道就被別人津津樂道的韓寒。大家在茶餘飯後的指手畫腳後。是否也會想一想:這個對你們來說還是個孩子的少年,是如何練就的這一雙深邃的火眼金睛?他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的青春,有幾個人能看明白?寫到“孩子”二字,不免想到那個自語“我就還是個孩子”的小四。白天是個淡淡定安然、品學兼優的學生。晚上是個捩性乖張、東漂西盪的牛仔。這種對青春的表達方式真的注定於雙子座的性格嗎?寫到這裡,我忍不住寫幾句題外話:錯誤不是人生的判決書上的刑罰。我們每個人在每個年齡段都或多或少、或有意或無意的的犯過或為或不為人知的種種錯誤。從某種意義上說:犯錯誤是每個人的權利。請別在抓住一個“孩子的”的“小辮子”不放!80后里還有一個叫許三多的王寶強。他是少數幾個能贏得眾人承認的80後之一,而他所演繹的關於成長和成功的鏡頭其實是很多默默付出、不為人知的80後的心路歷程的真實剪影。王寶強不過是他們中幸運的一個。
其實,青春是自己生命最初、最本質的體驗。能不能被理解在其次。只是關於那份體驗我們沒有能力選擇,只能被迫接受。不是厭倦了你們動不動就掛在嘴邊的憶苦思甜。關於你們的過去和遭遇,在心裡上我們也會遺憾和痛心。是的,我們只會在心裡上緬懷,從不表現。就如同對待我們身邊的各種熱鬧和喧囂。我們只能本能的接受或拒絕,從不評論。如果,真的可以選擇。我們願意用成績的壓力、生存的強迫來換取你們的無私無妄,哪怕飢腸轆轆。願意用虛幻的網路、吵鬧的交通來換取你們的恬淡安靜,哪怕面朝黃土被朝天。願意用落寂的繁華、飄遠的靈魂換取你們的真實質樸,哪怕一輩子為著鍋台轉。
無論青春是什麼,像什麼對我們90後而言都不重要。因為我們知道:在我們這一生中明天的定位要比今天的心境重要的多。而我們明天的成功與否,要犧牲今天。所以,作為90後的我們,用青春為成長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