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演變
提起牛,想必它在大家心中是司空見慣的動物。對於牛的身價及名譽而言,它給人們留下的是中性的印象,褒貶皆含。人們心情好了把你說成“憨厚老實”,心情一冷便諷刺你“牛頭牛腦”,並送去鄙夷的目光。孩子學習鬆懈了,父母隨口搬來一句“學習要有一股牛勁”可見,牛的力氣大也為它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增色不少。當你被人騙了,旁人便冷嘲熱諷地說一句“看你那老實樣”來形容你,可見憨厚老實並非好事。人們把牛的影子扳下來貼在人的身上,或好或壞或褒或貶。牛的魅力確實不小。
其實,牛隻是在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評估。
且不管牛是何時誕生的,放眼在中國古代農業的發展路途上,你就會發現牛對人類的貢獻和發展有著不可泯滅的汗馬功勞。什麼牛犁、牛車、牛樺,很多工具專門為牛而設制的。它早出晚歸,披星戴月,辛勤勞作。餓了吃點草,渴了喝點水,累了叫幾聲,可農夫卻不知道它的叫聲中滲透著的含義。它只是四腳踏地,目瞪前方,甩甩尾巴,朝著前方走去。它知道前方只有一片無垠的土地,它也知道一步步走下去便是它的初衷。但它不知道它的未來,它不知道它在走向死亡,它更不知道它正在為自己的事業孜孜不倦,而耗盡心血,而肝腦塗地。
你還記得那頭會說話的牛嗎?是它的一句話成就了一對仙與人的愛情佳話,是它的一句話締造了一段傳唱千古的愛戀。也許是它的勤奮感動了上天,上天便賜予它會說話的能力,也許是人類內心對愛情的嚮往而刻意給這個神化加了個牛會說話的情節。不管怎樣,我們知道的那段神化里牛會說話這不假,這標誌著牛的等級上升了,變成了會說話的牛。
展望近代,牛的位置在人們心中是更上一層樓。有個叫魯迅的大文豪想起做牛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個流傳至今的詩句被千萬人詠唱。什麼世態炎涼,什麼鐘鼓饌玉,什麼朱門酒肉,對於魯迅這頭牛來說他只想死心塌地地做一頭牛,默默地,心甘地。它只想“身泄小樓成一統,管它冬夏與春秋。”只是魯迅做的這頭牛多了份感情,多了份憂國憂民的情懷,不然它怎么會“橫眉冷對”那“千夫指”,它依然還要“俯首甘為”那“孺子牛”。你看,牛不僅會說話還有了情感了。
穿過歷史的隧道,駐足現代你還聽說哪頭牛在田地里辛苦勞作,少見吧。顯然,現代的牛智商高了些。什麼早出晚歸,什麼辛勤勞作,什麼殫精竭慮,那都是成年往事,不是說苦盡甘來嘛。更何況,現代的牛根本派不上用場,田地里的牛蹄印被車輪印取而代之,牛叫聲被車鳴聲所占據。車鳴聲使樹上的小鳥都避而遠之,落得無家可歸,無巢可築。正好牛也可以享享天倫之樂,哎,也不知道這一享受何時是個頭啊?
你知道下一步牛會怎樣演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