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作文大全>> 高中生作文>> 高三作文>> 議論文>>正文

死亡

作為一個男子漢,頂著“有淚不輕彈“的帽子,實在也很少落淚。生活中也多是風沙吹濕了眼,疲勞擠出的淚。於是只有到孩提時代的“我“那裡好眼淚的成分。那時的我是十分懼怕死亡的,老是抱著母親哭喊“人為什麼要死”。似乎那時候的世界很快就可能會被死亡淹沒而變得寂靜。獨自在家的時候,望著左右黑咕隆咚的房間,也總會哭出來,任一個人的哭聲飄揚前前後後,於是死寂促進了恐懼,越哭越怕,終於止了哭,哭的反抗僅僅只是無用的爛水。那時的死亡與黑暗、鬼怪已糾合到了一起吧,它時常催動我恐懼驚慌的神經。

時至今日,毋庸說,我還是很怕死亡的。夢境中舞動的紅衣鬼,笑面的獠牙,死寂的空山下也有無盡的深淵。可是在我印象中,我似乎在長大後並未施捨給死亡一滴淚水。參加葬禮時,聽著那些虛假而又泛濫的哭聲,我只是默然地站立著,可悲死者,然更可嘆哭者,實際不知自己為何哭。是否人長大了就不畏死亡了呢?總有人將死亡輕描淡寫,等閒視之,然後歸功於成熟。我以為是社會生活麻木了神經,而過多的勞累和算計剝奪了源自死亡的感性的恐懼。而正如盧梭所言:藐視死亡的虛榮心會讓人貶低生活。另一方面,赤裸裸的不加修飾的死亡又誰不恐懼呢?人們的可悲在於擊垮了死亡的“模型”,而蒙蔽了本性。因為在社會上,生活中,畏懼會被說成“膽小”、“幼稚”甚至“無知”。實際上我看不出當年的 * 有多么勇敢,發狂地蠻幹根本不需要勇敢。但人們的“成熟”之中又何嘗沒有一份對必然來到的死亡的無奈呢?但可悲歸可悲,我沒有流淚,也算麻木了吧。

電視里看到死亡,覺得難以忍受,甚至覺得可惜及無奈,但全沒有一滴淚。只一次看抗戰記錄片中眾將士“一寸山河一寸血”般拼殺時,落了淚。但我覺得那淚是獻給勇士們的勇敢而非死亡的。也許可以從無數人類類似的淚水中得出結論:人為理想可不畏死亡。然我以為勇士固然可敬,但重標榜之以藐視死亡實不可取。試想人若親臨屍橫遍野、死寂一片的戰場時,感慨之前產生的也必蕭瑟卷著的恐懼吧。

而又想到我們的民族確也十分“珍愛”生命,很少有為理想殉身的猛士。即使有如屈平、文天祥和樣的人物也僅是被人拿來鞏固封建統治的,另外別無用處。而外國諸如尼采、托爾斯泰、拜倫等都殞身理想,給社會以當頭一棒,然後時碾磨死亡前行。而我們對於殞身之志士,多是又敬又罵,敬之勇毅,罵之無知,然後就似乎什麼也沒發生,仿佛逝者已非我同族人。於是大家還是不辨生死地活著。當然我也覺得我們不是缺少勇士,而是很多勇士已經埋在了嘴巴里而非記憶里。從這方面講,死亡當真可泣,而我實際又未流淚。

回想兒時哭死亡之事感觸頗多,不知遠方的我是否會喚起末日之泣。

 

死亡_死亡作文0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