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文化中的“拿來主義”
記得國中時曾和《課堂內外》的某個編輯老師討論過關於哈韓哈日哈台的問題,老師說我月里不夠,寫出來的東西最後只能是流於無謂的發泄。現在,多吃了兩年米飯的我自然也沒有長太多的閱歷,但是,我仍然想就當下的文化“進出口”問題發表一下我個人的看法。
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各種各樣的舶來品進入市場,各種不同的文化藝術形式也接踵而至:歐美的音樂、韓國的偶像劇和偶像樂團、日本的動漫以及港台的影視作品等等。在這些外來文化被引進的數十年里,可以說對中國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我最先接觸的應該是日本的動漫。從最初的“哆啦A夢”“聰明的一休”起,到後來的“名偵探柯南”“火影忍者”“灌籃高手”等等,很多日本動漫形象在中國年輕人甚至中年人的心裡根深蒂固。我決不反對日本動漫,因為我個人也很喜歡。日本動漫無論是從畫工、情節、音效等各方面都堪稱經典,不可否認,日本動漫中有一部分內容比較不好,甚至有“文化侵略”之嫌,但是,中國業界人物卻沒有奉行“拿來主義”,不借鑑、不學習,甚至有所牴觸,如中央電視台禁播日本動漫。國內的動漫如“成語故事”被畫過好幾遍,“三國”、“水滸”也被拍過好幾遍,要么是政治說教,要么是情節弱智。因為在有些人眼裡動漫就必須是給孩子看的,而他們顯然低估了孩子們的智商。其實無論日韓、歐美,他們的動漫與影視一樣,是老少鹹宜的,迪斯尼動畫中的“米奇”,就是一個男女老少都很喜歡的經典動漫形象。
而較之遺毒更深的台劇,不知是否因為兩岸關係的原因,有關部門就格外放鬆,偶像劇、偶像明星基本照單全收。自F4出現後,台灣偶像劇便在大陸瘋傳,小女生們“×××好帥喔”的尖叫聲在校園裡、網路上隨處可見,連不少三、四年級的小學生都跟風痴迷起來。那些空的的劇情、做作的表演、劇中人無所事事的生活以及不切實際的灰姑娘變公主,或動輒青蛙王子、富家公子的荒謬故事,無疑會對當下一代流毒深遠。
以上兩例,應該是最具代表性的典型事例,通過這兩件事例,可以看出當下的一部分民眾對各種文化的挑選能力還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