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
在這個科技信息迅猛發展的時代,人們在地域上的聯繫越來越密切,在心靈上的溝通卻越來越薄弱。經濟騰飛帶給我們更為豐盈的物質生活,卻也衍生出種種人際關係的問題。這種問題已趨於普遍化,不僅在踏足社會的成年人行列中有所體現,也對尚在求學的青少年造成困擾。我們應對此加以必要的重視。
人生下來就免不了要與別人打交道。與父母長輩相處是人生必經的一個階段。但當代許多孩子卻認為:兩代人的觀念、思維方法不同,我們逐新,他們守舊,根本無法溝通。有句俗語說:“十年一代溝。”此言不假。我們所處的社會時代不同,造成了兩代人對世界的認識存有差異。
許多年輕人認為自己的人生應由自己掌握,追求獨立自主,不應受父母的干涉。其實這種想法是過於偏激的。由於年輕人的社會經驗不足,盲目追求自我,也許會多走許多彎路或遇見許多困難,甚至會因識別不明而走上犯罪的這條不歸路。其中的事例不勝枚舉。但這也不能說明,完全聽從父母的安排是正確的。
有時候因為父母管束過嚴,處在叛逆時期的青少年反彈過大,會出現逃學、夜不歸宿等狀況。在經濟發達的美國,青少年離家出走屬於普遍現象;在中國,孩子過早獨立也是履見不鮮。也有不少父母以為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滿足其物質需求已然足夠,就可以漠視對孩子的精神教育。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據調查表明,犯罪行為日趨低齡化。有78。2%的犯罪行為是青少年所為。在 * 事件中值得我們反思的事情有很多很多。
一個人最大的悲劇,是他的個性被扭曲。哲學觀點認為:人之初,性本自然。剛出生的嬰兒就像一張純潔的白紙,可以被塗上任何顏色。他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都是在後天環境的影響中形成的。一個孩子的道德品行受其父母影響甚巨。《曾子殺彘》中有言:“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家長們應該重視彼此心靈上的溝通,自覺地諄諄教導孩子,使之建立正確的是非觀和道德觀。若不然,像校園槍擊案這樣的悲劇不會結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講明了我們做人處世的原則在形成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會受周邊的人影響。富蘭克林在自傳中談到,他的謙遜是經朋友善意的提醒,改正陋習後培養出來的,他也把他的許多成績歸功於這種好品質。然而事物的兩面性又告訴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不愉快的經歷對性格的塑造也有一定影響。
美國作家R?D?Kiser寫了一本書講述他灰色的童年生活。由於在求學時期飽受同學的欺負,使他即便在成年以後仍不懂得如何與人發展正常的關係。曾經的傷害形成一道無形的牆,隔絕了他與別人心靈上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