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淨
小時候,媽媽給我講過一個盲人點燈的故事:一個盲人,走在一條狹長黑暗的小巷裡,他什麼也看不見,卻提著一盞燈籠,燈光雖然很弱,卻照亮了小巷裡坑坑窪窪的道路。媽媽告訴我,那盞燈籠是盲人為其他趕夜路的人點的,為他們照亮腳下的路。我認為,那盲人實在高明得很,點盞燈籠,讓其他人看見自己而不至於撞到自己,豈不是助人又助己?
生活中經常有富豪向貧困兒童捐助的事,事情不大,卻占據了報紙上的整個版面;文字也並不多,無非是極力讚美那個富商富裕後仍不忘貧困兒童。其餘便是幾張“巨幅”照片,上面有富商趾高氣揚的笑容,有“扎”人眼球的巨額支票,還有蜷縮在一角的受助兒童,但孩子臉上並沒有人們想像中受助的喜悅,而是滿臉的窘迫與不安。整個捐助過程看不到一絲愛心的涌動,只覺得是那位富商在做個人宣傳廣告。
這種捐助與其說是幫助,倒不如說是在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雖然它在客觀上也起到了“助”的作用,但也使得受助者忍受著接受施捨的侷促與惶恐,這種帶有強烈功利色彩的捐助還是不要大肆宣傳為好。
前段時間,有一則公益廣告不斷在各大電視台滾動播出:一個普通的胡同口有一個小小的餛飩攤,攤主是一個花白頭髮的老翁。夜幕早已降臨,餛飩也都賣完了,可是老人還沒有收攤回家,他好像在執著地等待什麼。這時,傳來了幾聲年輕人的歌聲,伴著腳踏車在石板路上顛簸的聲音,一個年輕的女孩拐過胡同口,老人這才站起身來,把燈光射向胡同深處,為女孩照亮前面的路,待女孩到達亮處時,才收回燈,笑著說:“都回來了。”然後收攤回家。
記得初見這則廣告時,心間仿佛有一股暖流在涌動,原來幫助可以這么雁過無痕,可以這么不帶任何目的。它使每一個旁觀者都怦然心動,因為提供幫助的人只是一心想要幫助別人,他的心靈上有一頂屋檐,擋住了躁動的勢利,只留下一顆單純的只想幫助別人的心。
建一頂屋檐,留一片純淨,讓本該在生活里的場景不再是廣告式的宣傳,而真正變成生活的美景。
評:作者對生活有著自己獨到的觀察和思考,既看到了“作秀的炒作的屋檐”,也看到了“真實的無痕的屋檐”,並由此生髮出自己的思辨,呼籲“建一頂屋檐,留一片純淨”,體現了“文章合為時而著”的為文原則。
比照式的結構、由表及里的挖掘透視,不僅揭露、否定了一部分人沽名釣譽、偽善作秀的實質,而且昭示出“心靈的屋檐”應有的真正內涵,傳達出作者對“純淨的屋檐”的呼喚之情。
電視公益廣告和盲人點燈的故事用在這裡有沒有說服力,還值得商榷。另外,標題及文中為“屋檐”選定的量詞“頂”,不恰當。正確的量詞應為“個”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