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遺夢

作者:不詳  (字數:1400字作文)

的年輪深深地刻在古城的一磚一瓦上,絲毫不留情面,古城,早已不再是豆蔻初華的少女了,脆弱的歷史是他滄桑,滄桑得像一本脫了線的羊皮卷。

我曾三次拜訪這位老人,無論哪一次經歷都依舊曆歷在目。

記憶中的桃花源,隱匿在湘西小城,是個寧靜安詳的地方,每當我將《邊城》暗含在唇齒間的時候,就像觸摸著一首玲瓏的小詩,思緒飛到記憶深處,“在一大把虎耳草”,“送給了不知什麼人”。

可是當我在父親的車上醒來,發覺已置身於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那至少是八年前的事,八年前,我還是陽光下花朵一般的年齡,帶著純淨的清澈的記憶。

我常常為自己一半的“湖南血統”而驕傲,這是個“風流人物”輩出的地方,所謂“人傑地靈”。我的外婆是位住在木竹樓上搖著蒲扇的慈祥老人,她仿佛一生都住在那兒,也似乎要永遠不離開那兒。而外公比她更加恬淡,他最疼飛到北方的母親,讓我想起那個樸實的撐渡老人。

那一年,我們到鳳凰拜訪親戚,就在離山不遠的一座灰白色的小樓中住了幾宿。那座小樓並不傍水,但是不遠就有一個小水庫或者說池塘,周圍滿是高過膝的草似的植物,我和堂哥堂姐就裝樣子釣魚,把沒有魚餌的竿子摔倒水中,濺起好一陣雨。記得還有一座青石小巧,是我很喜歡的精緻纖巧,如果我再有把油紙傘和一場蒙蒙的絲雨,就定會一遍遍扮著江南女子的樣子。

傳說中的大理是個富饒美麗的地方,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里,這是當時繁華不盡的“大理國”,十二三歲來雲南的時候,自然要到這兒賞玩。

可這並不是我印象中的大理,在“古城一條街”上,兩邊都是掛著舊式招牌的旅遊小店,腳下的路是濕濕的青石板,在來來往往紅男綠女的映襯下黯然失色。

我們一團五個女孩租了白族的服裝照相,每個人都是不同的顏色,我喜歡垂在右邊的那縷長長的白色的流蘇,許多照片裡都是用手扶著它。還買了一個優酪乳味的小吃,喚作“烤乳扇”,還吃到了菱角,只有山芋一般的味道。

而我所期待的大理城,最終卻是在《天龍八部》的影視基地找到的,我們走上段譽與喬峰比試酒力的酒樓,大理國的宮殿和遼國的大街,還看到一位九十多歲的老婆婆坐在一架有150多年歷史的紡織機前織布,若是我能走上大理城樓的話,真會以為穿梭了光陰回到古代。

麗江古城距離大理並不遠,來到古城的第一個晚上,我們便在城中玩到很晚。

夜月下的麗江古城散發著“槳聲燈影下的秦淮河”一般的魅力,紅彤彤的圓筒燈籠高掛在檐下,潺潺的流水聲從水車的轉動中飄出。彎彎的小橋下,一片許願燈靜靜浮過,掌了燈的客棧好似不飾雕琢的女子,在碧空下哼著輕快的歌。

白天再去,就不是這一般光景了,登上萬古樓,眼前是鱗次櫛比密密擠擠的屋頂,找不出一點縫隙,更別說來時的青石路,去木王府的路上,我們看到許多“披星戴月”的納西族婦女,有的還背著大筐,筐里盛的是酣睡的娃子。

古城,用他的筆,寫著行雲流水的詩,他是位遺世獨立的詩人,也是為無奈世俗的墨客,是位靜然獨思的老人,也是位昭史天下的學者。

我曾天真地希望他不再經歷時間的打磨與世俗的紛爭,但古城是如此倔強的,他寧願永遠寓居在人們心中的角落,而不願被圍欄圍住,孤獨地老去,這也許是古城的遺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