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聽淹城
有這樣一座城池,看過春秋戰爭的硝煙,看過盛唐的歌舞昇平,看過宋元的繁華盛世,也看過歷史的車輪是如何在後來越走越慢,直到某一天忽然間邁入了另一個世界。
有這樣一座城池,穿越數千年歷史的篇章,塵世的喧囂。靜靜地佇立在那兒,像一位睿智的長者,人們對著它微笑或嘆息,它卻沉默不語。
淹城,就是這樣的城池。最初吸引我的是它的名字,一座被歲月淹沒的城,會是怎樣的呢?一個初夏的清晨,我們踏上了去淹城的旅途。早上的天空異常陰霾,淹城的城門在這樣的背景下顯得更有歷史的厚重感。城門是完全對稱的構造,左右是兩譚深色的水,不時有金魚在遊動,中間是通道。灰色的城牆的正中央,用一種漂亮的字型寫著春秋淹城遺址”六個大字。
初進城門,是古代石板的路面,和各種古代的建築,仿佛時光退回到很久很久以前,那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年代。路過的地方不時成列著各種出土的文物,從它們已經模糊的輪廓中,能想像出當年的樣子,仿佛能看到那個時代的風貌。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春秋看淹城,這句話一點不假。
稍向里去便可以看到三塊牌坊,來自不同的年代,有著各自非同尋常的故事。據我們推斷,其中一塊是乾隆皇帝表彰功臣的,還有一塊是貞潔牌坊,至於第三塊的來歷,不得而知。在那附近是寬闊的河面,上方有一座拱形的橋驕傲地立著,一條完美的弧線划過天空,略帶些女子般的溫柔與羞澀,瞬時融化了遊人的心情。那是鑒橋。
我們久久地坐在湖邊的台階上,不忍離去。這條流淌了三千多年的河,今天依舊還是這樣靜靜流淌著,沒有聲息,沒有咆哮,沒有激動,甚至沒有訴說,就像什麼也沒有經歷一樣。好像歷史就在不經意之間流走,什麼也沒有值得留戀的,什麼也不需要記錄。而那沉入河底的泥床,也許更是那樣無聲無息。歷史的沉澱就是這樣,一層一層覆蓋,一層一層又被河水沖走。只有河水永遠是透徹的,永遠地澄清著。
越往裡走,便越能感受到自然的氣息。沒有古式建築,沒有歷史遺蹟,有的是路邊的野草,年復一年地一枯一榮。田園詩的氛圍,農家樸素的情致,在這時漸漸包圍了我們。路上人跡罕至,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的幽靜。不過有路,有流水,有岸邊的草木,也許就足夠。在這裡,曾經有什麼人路過,曾經發生過多少事,已經不再重要。歷史如此澄澈,與我們相對默默無語。
我為淹城的原始和落寞感到慶幸,淹城的廢墟像圓明園的殘垣斷壁和古羅馬的角斗場一樣,完好地保留著……希望不要有更多的人去打擾那一片天,那一片寧靜與夢幻。就讓它靜靜地佇立,靜靜地駐守過往的風景。
靜聽淹城,穿越歷史的足跡。
靜聽歷史,穿越天際的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