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咬三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掏盡英雄。可以說羅貫中筆下的三國是群星璨燦的。關羽義,孔明智,張飛勇,趙雲悍。仁君賢相勇將皆備。不禁讓人想到柏拉圖的理想國。可當文豪大鼓“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厚德以載物,大仁以安民。”“得人心者得天下”時,我們的昭烈帝偏敗給了奸曹之軍。魏敗,叫天命所歸,魏勝,叫大勢所趨。又何異於“成王敗寇”。猶有,英雄們也只在死後,或沉默,又或不在面前,即魯迅所說“首要難於質證。”時才是英雄。關羽生前萬人敵,自己人生妒,敵軍將不是生畏就是生恨,死後才萬人敬,只是“待到偉大的人物成為化石,人們稱其偉大時,他已經變成傀儡了。”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紅,紅得五星國旗都要慚愧得自降 * 。看群雄割據,時不時就攻城掠地,硝煙四起,紅血浮杵。豈不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看那荊州,不論是劉占孫占,城中百姓都得擔驚受怕。不由想到大漢江山,不過君王換人。用反清復明下老百姓所言“只要不打仗,那皇位上坐著誰都無所謂。”又不免想到台灣,如果台在別人治理下人民能過得更好,卻偏要拿個大炮對著他腦袋說:“你是我的兒子,不回家就揍你。”那英國不也該把美利堅也滅了。自此中國人留學不歸者視為漢奸,更換國籍者抓去槍斃。嗚乎哀哉。再有不論劉備多仁多德,終是打個“中山靖王”之號,到處大肆宣傳。說是救民於水火,偏屬他打仗打得最積極。到頭來也不免是為榮華而
戰──難到這么多英雄,就你劉大耳愛民了?正如《理想國》中蘇格拉底所說:“當統治權成了爭奪對象,這種自相殘殺的爭奪往往同時既毀了國家也毀了統治者自己。”
白髮魚樵將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乍看孔明白袍加身,清風明月,清高自詡。關雲長紅面長須,手捧竹冊,孤高不俗。終不免落於格勞孔所言“那些做正義事的人並不是心甘情願,而是沒有做惡的本事。”看書中兩軍對峙,兵不動,兩將先戰,一將死,戰爭結束。如果所謂戰爭是這樣,不妨叫布希與薩達姆打一架,誰贏,石油歸誰。而事實應如魯迅所言“主公們任將軍戰,不與聞,只是看,將軍們只管自己鬥爭著,人民不與聞,只是看,然而將軍們也不是親身在鬥爭,是使士兵們相鬥爭。人民本只是看,卻也充了軍,成了兵,與將軍戰。所以那顏良文丑華雄之輩,許是被哪個不聽話的士兵還沒喊開戰就把對方射死了。而功勞則理所當然地歸了上司。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確該笑,趙子龍救阿斗這幾進幾出居然沒被殺死,還沒被擠死,張翼德喝一聲就嚇死一個,想來《功夫》中小龍女的獅吼功也不及於此吧。而關雲長割骨療傷的麻木不仁自是後繼無人,偏那華佗握刀的心狠手辣都遺給了現今外科醫生。至於孔明的東風空城,則如一場戲,一個願演一個願看,相互騙騙。只是呂蒙無辜,成了無神論第一個犧牲品。一刮目,三秋已過,不日送命。孫權大呼“枉將他氣煞也么哥。”
三國屬鳳雛寫得最好,和臥龍一起,一口便咬掉半個天下,醒來時,卻發現咬了空。於是乎,成也空,敗也空,連整部三國也如桂魄玉鉤一般,是盈,是空;是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