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幾何
從國小開始,或者,是從幼稚園開始,我們就被灌輸的一種問人的思想.老師和父母總說:“孩子,遇到不懂的問題要不恥下問,這樣子才會進步。
於是,成長的事問父母,學習上的困惑請教老師,不懂的作業參考同學的,缺乏的資料查查互連網----中國,多的是聽話的孩子。我們都養成了問人不倦的的“好習慣。”也許,我們惟獨忘了,我們該問的是自己。
問問自己為什麼總遇上這樣的困難,為什麼總會摔倒,問問自己是否在努力過活,是否做每一件事都無愧於心,問問自己下一步該做什麼。如果我問誰真正了解自己,包括目標、理想、優點、缺陷等等,答案是肯定的又有幾個?
春秋的孔子早已懂得“問我”的重要性。他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民國,厚黑教主李宗吾幾次易名,由李世全到李宗儒再到李宗吾。他說,“與其宗法孔子,不如宗法自己。”宗吾,是他的思想旗幟。
而如今,博士生在取得博士學位後因父母不再“指導”前途而迷茫 * 的報導卻屢見不鮮。看來,是21世紀的文明人類在退化?還是我們可以征服任意外部空間,卻懾於走入內心世界?
是否,我們該學學皮蘭-得婁問問自己:“我是誰?有什麼證據來證明我是我自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