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戈
作者:不詳 (字數:1600字作文)
在報紙上一讀到這首詩,立馬就想到了那激情四射的舞蹈——探戈,電視劇《暗算》里有這樣一段描述,“男人女人上身保持距離,而下身,則是無盡的欲望。”
說得多好,探戈——踢腿,擺頭,對視,為一樣的表情,火一樣的舞蹈,而上身,卻總是刻意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像是有意的去隱藏下身的欲望。
可是音樂聲一起,有些東西,又豈能隱藏地住的,舞台在上,觀眾注目,節奏鮮明,舞步熱情。
說到“欲望”這兩個字,我想到了馮導拍的一部電影——《夜宴》,《夜宴》這部電影把欲望這兩個字放得很大,謀反與背叛穿整部電影,權欲,情慾,恨欲。舞台上演員們跳著“探戈”,在另一個舞台,另一群人以同樣的姿態舞著同樣的步調。
突然間想起一這樣一則寓言:“你說,魚/是因為餌而成為盤中餐/其實,孩子啊/我不得不告訴你/致命的從來不是餌/而是心中的欲望啊”
翻開一本《史記》,在春秋戰國戰火紛飛的年代,堯舜期留下的仁德已被人們拋之腦後,整個社會,就是一個欲望主宰的社會,絲毫沒有顧忌的任憑自己的放肆,道德,克制,規矩這些美好的創造物被深埋在了遙遠的谷底。
人言:“妲已滅商,褒女惑周”現在看來,不過都是情慾惹的禍,商紂王制炮烙之刑。築鹿台,建酒池,肉林,一門心思完全放在了怎么樣討好妲已上,絲毫沒有一點治國之心,逼得比干剖心,朝中賢良皆投西伯,周幽王更是如此,為博褒女一笑,竟引烽火而戲諸侯。可見,若克制不好欲望,《指環王》里的那枚“魔戒”,其實就是個導出欲望的繩索,任何人見到了這枚戒指,都產生了占有的欲望,只有男主角純潔無邪的心靈才能不為之所動,其它人無論是騎士,精靈女王,魔法師這些正派人物,都曾被魔戒引誘過,但是,與反派人物不同的是,他們都很好的克制住了自己。
在這裡,就引出了中西文化的衝突之處,中國的傳統文化宣揚“人之初,性本善。”而西方文化則更偏重於“性本惡”一說,早在千年之前柏拉圖說過:“世界由火組成,一切生於火中”,西方人宣揚“性本惡”,宣揚欲望是內心的本質,所以西方比中國更早地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更早地進入了法制社會。
這就是探戈,上體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就是克制,下體有著無盡的欲望,便是本性。
有的人在世界的舞台上跳著探戈,諸葛孔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完美地克制信了自己的的欲望,盡心盡力地輔佐幼主,雖然蜀漢未曾一統天下,但孔明以一顆忠誠的心以傳芳千古。
同是東漢末年的董卓卻沒有克制住自己的權欲,最終落得遺臭萬年。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同樣是沒有克制住自己的後果,才使清軍入關,江河淪陷。
我國古代無論是儒、墨、道各家,還是佛教等等,都有許多工作修身養性的方法,教人以克制欲望。其實孔丘、墨翟、孟軻、老聃、莊購這些被尊為“聖人”的人物,又何嘗沒有欲望。
《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仁先賢有矣,聖人能勿喪耳。”意思是說,仁在先古時期說已經有了,只是聖人能不把它們喪失罷了,南懷瑾在《論語別裁》中說“英雄征服了天下,卻不能征服自己;聖人不想征服天下,而能夠自己,事實上征服自己比征服天下更難。”
蒙古鐵騎西征歐洲,成吉思汗被訴之“雄才大略”,其實不過是匹夫之勇,匈奴王阿提拉,驍勇善戰,不也是倒在自己的欲望之下。
保持一不定期的距離,那便是克制,胸藏浩然正氣,又何懼利誘。戰勝心中的陰影,請像探戈一樣與欲望保持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