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憶十八家菜場
作者:不詳 (字數:1500字作文)
在溫州方言裡吃早飯就是“吃天光”。記得國小四、五年級,陽光還不是很耀眼的時候,便要匆匆去上學了。
“十八家”這個名稱有點歷史,原來這裡是大片的田地,住著稀疏的幾戶人家,至於是不是十八戶家,我就不太清楚了。但這裡與市中心的生活還是有差距的。如果要比清晨,十八家菜場是熱鬧而溫馨的,儘管有點髒亂。每一個攤位總會出現熟悉的叔叔阿姨的身影,“十八家”就真的像是一個很大家庭。菜場口有一個用厚布、粗竹竿搭成的簡陋的小棚,四面透風,最多擋一擋雨。要是在寒冬,那冷得就好象世界上所有的冷風直往你這吹。那裡就是我“吃天光”——糯米飯的地方。因為我們都很熟識,當我走進小棚,放下書包時,賣糯米飯的阿姨已經把飯端到我面前。不用我說,阿姨已經把飯減半、多加了一勺肉湯,正好符合我的喜好。對了,還有甜甜的豆漿……我心滿意足地抹了抹嘴,對阿姨說再見,她笑著讓我明天再來。
穿過菜場的那條路,確實很髒,小時候日記里也寫過不少關於在菜場差點踩到死老鼠的事,如今想來讓人忍俊不禁。兩旁菜攤的叔叔阿姨大都會笑眯眯地跟我打招呼,走完那條“髒路”,心裡卻很溫暖。
糯米飯小棚的對面是賣肉攤,一大塊一大塊紅中有粉,粉中透白的鮮肉,慵懶地被擱在肉板上,悠閒地曬著太陽,等著買主,不時飛來調皮的蒼蠅,在它們頭上轉圈。賣肉大叔脖子上掛著藍黑的圍布,興奮地大聲吆喝著,這時買主戳了戳肉,要肉剁得散碎,大叔一邊高聲地喊道:“好嘞!”一邊拉起一塊軟綿綿的肉……其實我倒是對大叔的小型碎肉機印象深刻,那時候有個用電的碎肉器可以拉來不少生意,碎肉可是“高科技”的活兒啊。只要把肉塞進碎肉機里的“屁股”,前頭像蜂巢的洞口就會出現一條條圓圓的肉條,其間還炫耀似的發出“呲呲呲”的聲響,好象屠夫快樂地在跳舞的聲音。大叔熟練地用塑膠袋從下往上一挑,把所有的碎肉裝進袋中。賣肉攤旁邊是買菜的阿姨,平常到她那買菜都會少算些錢,多送些蔥。再過去地上立著圓鼓鼓的榨菜桶,再過去的豆腐方方正正像水晶似的招人喜愛。再走過去一個小彎,菜場的路一直延伸過去,但不知什麼時候,斷了!
十八家菜場兩邊的大樓漸漸鱗次櫛比,似乎預示著菜場的搬遷或是拆除。因為左邊的“歐洲城”太奢華,因為對面的“曼哈頓”太耀眼,因為“江濱路”的道路太筆直、太寬闊,因為這裡即將成為另一個“市中心”,所以就不能讓菜場存在嗎?是的,總不能讓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吧!菜場沒有人,人們搬走了,連死老鼠也不再出現。幾個竹籃歪倒在菜場口,還有一堆爛菜葉,還有一個小孩無力地拍著皮球……
“十八家”早就失去了生氣只剩死寂。往常菜場後的停車場,腳踏車多的找不到自己的那輛,現在只留幾輛沒人認領的破銅爛鐵。
我家也搬了,因為“歐洲城”里的東西太貴,因為對面的“曼哈頓”是溫州市最好的別墅,因為江濱路上場有車輛超速撞死人……
如今,我吃糯米飯的時候,總會想起十八家菜場。那種溫暖和諧的感覺早已不覆存在。我們一定要用發展來代替和諧嗎?
我剩下一半糯米飯,踩著餐館乾淨的地毯,默默地上學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