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做的布鞋
在我衣箱裡,有一雙黑色圓口布鞋,那是早年我離滬赴京求學時母親郵寄給我的。
因父親早逝,家庭經濟困窘,我家過日子全靠在銀行當練習生的姐姐工資維持;為節省開支,一家大小的布鞋都由母親親手所做。
母親做布鞋有一定程式。通常她老人家先找出家中用過的破舊床單撕成碎布片,取少許麵粉打成糨糊,用糨糊將碎布片層層重疊貼上在一起,待貼好的碎布片變硬挺後,她再把按尺寸大小剪成的紙鞋樣剪下來,貼上在硬挺的碎布片上作為鞋底。母親用穿著粗麻線的針一針一針地納鞋底,直至整個鞋底四周都被針線一一納過成為所謂“千層底”之後,配上母親做的黑色圓口鞋面,請弄堂口的鞋匠師傅鞝鞋,一雙漂亮的布鞋最終做成。
回憶上中國小時,每逢下午放學回家,我常見做晚飯的母親蹲在自家灶台後邊添柴火邊納鞋底,灶口的火光映紅了滿布皺紋的母親的臉龐,廚房牆壁上映照著母親雙手納鞋底的頻繁動作,一個勤勞婦女的形象就在跳蕩的火光中不斷映現。
後來我進入京城大學學習,常把忙於家務又忙著納鞋底的母親記掛於心,在寫給母親的信中總要勸母親多多休息,保重身體,可不久接到母親寄來的布鞋時,母親在家納鞋底的情景立即映入我的腦海,令我想到母親手執鞋底穿針引線的每一個動作。母親的手指由此生出許多老繭,我從內心領悟到母親賦予兒女的真誠與愛撫。我知道,母親是希望遠在異鄉的兒子能學有所成,有朝一日在姐姐出嫁後,能支撐起家庭的未來。
如今,母親寄給我的一雙圓口黑色布鞋依然保存在我的身邊。它時時讓我記起失去父親的家庭當年所經歷的窮苦,也象徵著一位早已離去的慈母對兒子的關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