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里短
家長里短這四個字,通常是女人們談論的問題,既然今日有此機會提筆論事,我將簡單地寫上幾段“家長里短”。
那是 * ,也正是我出生的那年;聽父親說,剛剛出生的我很是瘦,約有五斤四兩左右;大概,在那個年代,人們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胖一些,但父親卻依然疼愛我,我也時常地問他,但至今,答案還是那句老話“因為,你是我兒子呀!”
不錯,父親的一句話,倒是點化了我,因為有了我,才有了這一個完整的家;有家好啊,有家就有溫暖,有家就有安全,有家就有了彼此之間給予的一種欣慰感,所以,有了家,就難免少不了那些個大事小事。
應了我的預感,是什麼呢?現在大了,小時侯的事記得不清,但長大後,會從中體會到不少的知識,那這又是什麼呢?說好也好,說壞也罷,總之看到的不過是些“家長”,聽到的也不過是些“里短”,整日忙碌著,回家就是吃學睡,但中間還是插入幾段家事,嘮叨不停;尤其是母親,平日忙於工作不說,心情也煩躁不堪,常在一處思憂顧慮,連我這兒子也要看她眼神才能接近於她,該我說話了“放著空閒時間不做娛樂,卻在一旁抱怨,成何體統啊!”而母親每聽到這句話,漸漸地平靜下來,但還是有些余怒未息。
幾個姐姐曾在家中小居過幾年的光陰,給我的印象,那是片美好地回憶,但要現在提起,有些事情還是離不開那“家長里短”;父親整日把他們掛在嘴邊,生怕其中一個出現什麼問題,逐漸地把他們當成過繼給自個兒的兒女,但我並不吃醋,因為我知道,父親就是在煩心,也是會試圖和我套近乎,就像每隔一周的周六,在通往浴池的路上都會看到爺倆的身影,所以,我沒有什麼可擔心的;只是,有時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父母的想法不一至,到了一定程度,我卻成了二人的法官,忍無可忍時還是會學他們倆互相抱怨,像那一次,嚎啕大哭一場,發泄我內心的憤懣;
俗話講的好“一個巴掌拍不響”,這話卻成了我手裡的法寶,只要一遇到“家長里短”我就會很好地使用它,還是比較靈驗的;我現在一直把家比喻成無規則圖形,把他倆比喻成一長一短,這樣,我時而成了一把刻度尺,去無時無刻地衡量,說真的,這樣真挺好,還省著他倆在因為某些“家常里短”說不清,道不明,沒完沒了。
在夜裡的家,終於能安靜地平息下來,那不是普通的夜,是清夜;清夜的靜要比一湖水的水面平的多——無風的時候。因此,我希望清夜裡的“家常里短”能演變成“家合萬事興”,並非家裡不太平,而是人心不太平,母親屬於愛講道理的女人的一種,而父親卻是她的另一面,所謂貌合神離,二者正為對立,現在才知道,為何家不能不長,里不能不短呢!
家長里短,是把被日子遺棄或拋棄的廢品湊在一起,把它們編成一曲找不著調,貼不上譜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