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
作者:不詳 (字數:1600字作文)
黃昏,是日落西山而天未黑的時分。神奇的、美麗的黃昏,瀰漫、普及在天空及大地之間。
那黃昏的霞彩,總像是紅日跌落西天的蒼山而濺起的(或許是那轟響,太遙遠了,我們已無法聽見)。黃昏何以彩霞滿天?――這是綿厚的、圍擁地球的、並不純淨的大氣和陽光合作的產物。紅日西沉,斜射的陽光,所穿越的大氣層,比太陽在天的任何時候都厚。這時,西天的上層大氣,已較早地、大量地,使藍、紫光等短波光,成為了散射光,因而,下層大氣所散射的,主要是穿透力要比短波光強的長波紅、橙光,在人和動物眼裡,彌眼便只是“日落西山紅霞飛”的景色。其實,在紅霞滿天的背後,天空依然呈現著蒼茫無垠、夢幻寧靜的蔚藍。
日文中有個形容晚霞的詞,很美麗,也很形象,叫“夕燒”。我想,這是一個可表征熱烈和寂靜雙重意義的詞。“這是大蜥蜴的黃昏”(聶魯達:《詩歌總集》)。詩人眼中的黃昏看來是寧靜的。黃昏之靜,鋪天蓋地,瀰漫游移,潤物無聲。大蜥蜴確是一種耐得住寂靜的動物。我在電視上看過,它伏貼在黃昏陰濕的地皮上,可以好幾小時一動不動。大蜥蜴即便行動,給人的感覺也是寂靜的吧。“那黃昏,睡得多平靜”(艾略特:《阿樂弗瑞德?普魯弗洛克的情歌》)。黃昏,總給動物與人,籽粒灌漿般的寧靜。
二
依然來訪的黃昏,還總予人多情、鬆懈、自適、慈愛和似有似無的幾分神秘。
日子,又日落西山了,千古亦然,令人眷戀且悵然若失。勞作了一天的人們,沐一身黃昏氛圍,潛意識中那幾條總欲浸淫放鬆、寬鬆的蟲子,冥冥中就神秘地開始了蠕動;黃昏終於來了,黃昏,漫漫漶漶,綿綿軟軟,總容易教人有些身不由己地釋放自己;黃昏的土地,居然又還是很溫熱的(溫熱是釋放的資本)――除非雨天。黃昏時分,土地喪失了太陽的照耀,在度過一段熱量的收支平衡後,便開始進入自動散熱的時期。(這時節,即便月出於東山之上,反射過來的陽光也是很飄渺而且有限的)土地的散熱,比有無中的山色,居然更神奇,肉眼是看不見的。土地散熱,所釋放的長波輻射,無聲無息,使撫貼大地的空氣,能夠微微升溫,土地慢慢轉涼。曠野田疇,倘若又恰遇靜風,那遠方,遠村田疇那邊,尤其在晚秋,地表之上偶爾就會良玉生煙,靜靜懸布、彌浮起一抹霧靄,如同柔軟的煙橋。草梢上,露珠的孕育已經開始。
白天具象、清晰的屋宇、山巒、綠樹,隨著黃昏的深入和濃重,逐漸地,最後全變成了暮鴉色的剪影,我長久地觀察過,這種剪影的形成過程,符合哲學的量變質變律,最終會成為分不清顏色或天下一色,似有超聖感。當然這種過渡和轉變,是極平穩和了無聲息的,然結果卻給人以假象,甚或還多少帶有矇騙的意味。詩曰“商略黃昏雨”,其實黃昏滴滴答答尚少。群群暮鴉或者暮雀翅馱斜暉飛落樹梢,噪鬧不已,說是營巢,其實鳥語神秘莫名,你能知道?
往事越多年,那一年還在湛江,從夏天的黃昏出發,我步入海濱,暮色隨時間灑落、濃重,越來越重,不經意間我竟步向池塘,竟然沿著池塘堤,轉了一圈又一圈,竟然總是尋不見迴路,蛙鼓滿耳,海風微涼……
三
黃昏在我們親愛的地球上,下體伏貼著總是更新的地面鏇轉著。地球,總是自西向東地轉向、轉入黃昏。每時每刻都有跨越南北半球的弧面,張開雙臂,在接受黃昏。地球上的一個地方一天總有、只有一次黃昏,(極地除外)黃昏總是周而復始地撫摸、恩澤著人間。(站在太空之上,或從科學的角度進行推論和想像,就能平靜地接受這一點)黃昏的光色變化,影響著整個大自然和緊緊依賴之生活的人類。
許多事物皆有對應性。人類的思想和活動,其實,多少也在影響和改變著黃昏。因為大氣的污染,因為溫度的上升,因為燈火……已使黃昏的光色沒有了往昔的純粹。黃昏有了幻化。誰又敢說人類某些奇異的、強力的活動,對地球的轉速不產生影響呢?
今天,即便是鴉背馭來的黃昏,與原初的、文學的黃昏,也不完全相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