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未央虞美人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題記
不知何時聽到李煜這個名字,只是感覺有點淡淡的憂傷,心頭的顫動,就這樣我被吸引了,或許是因為那似有似無飄渺的傷感。
如同那夜空中划過的流星,不知有一種光芒可以那樣耀眼;不知有一種生命可以那樣純萃;不知有一種情結可以那樣 * ,讓我不敢忘懷。無數次,我低吟著他的詞,便宛如看到了那夜色下的孤獨。淒涼絕美的背影。晚風徐徐,灌滿那及地的長袍,清秀俊麗的臉龐,總有撫不平的眉,大概是種絕望吧!
李後主的詞內容博大,因為他不是從外延來理解認識世界的,他是從自己內心來感受這個世界的,他坦率地表達出來,毫不遮掩,這是他作品的風格,也是他命運中止的地方。
戰火紛飛的代,殺戮成性的五代,李煜過於柔弱了。我們在他的詞裡面儘管會看到淚水,會看到思念,但看不到恐懼,看不到卑微。柔弱而包容,有水性,有水的靈性,特殊的經歷往往會造就這樣的人。李煜,他擁有一種魅力——淒楚。他有更多的細膩,哀愁,傷感還有綿綿的情絲。
李煜歸宋以後,雖然宋太祖用高宅大院供其休憩,但並沒有多少人身自由,只能終日裡待在這精緻的大院裡,以淚洗面。庭蕪綠,但是綠的慘澹,綠的無奈。因為與江南的綠相比,這裡太狹小,太侷促,大自然的生機在這裡也是有限的。江南永遠是綠的代表,春的代表,而自己卻守著這小小的一庭之綠。他反覆的說,想要說服別人,也想說服自己,這裡面藏著一個落寞的視角。
“春花秋月何時了”,這一句句的盪氣迴腸,不知所終,有點西楚霸王項羽的意思,只是霸王是沙場上征伐的氣魄,而李煜是文學裡高遠的氣氛,這裡包含了人類共同的一種悲哀,都包括在裡邊了——就是宇宙的無盡與人生的無常。宇宙的無盡永遠與人生的短暫無常,年年春來,年年花開,年年秋到,年年月圓,可詞卻要日日囚禁於這裡,內心的悲涼,憂傷便一觸即發,這是種無奈,“往事知多少。”而那些走過的路,自己又知道多少是對,多少是錯呢?
“小樓”“昨夜”“東風”“故國”“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與“人面朱顏”,這三組對比不斷的切換,讓人有種置身於畫中一樣,有不斷的炫轉,當站在那“雕闌玉砌”的閣樓上時,望著故國,那裡的月會更圓,一切如舊,“只是朱顏改”讀起來讓人感到惆悵,而李煜心中的落魄恐怕也如同月光一般流瀉吧?最後一問“問君能有幾多愁”,頭頂的星空是宇宙的神秘,內心的法則是心靈的追溯,人生在這個世界上就一個位置,但這個位置讓你能體會到讓人“讚嘆與敬畏”的東西,最後他卻答非所問“一江春水向東流”只是沒人知道。那塵積了多年的恨,悲,愁是否能流走,那逝去的,只在歷史中留下記憶。
在這個世界上,一星隕落,黯淡不了星空的燦爛,一花凋落,荒蕪不了整個春天,人生要盡力度過每道阻礙,不輕言放棄,我想當他面對圓月與星空時就已經釋然了。別樣的經歷,讓他更賦有一種滄桑感和非同一般的洞悉力。柔弱而赤誠,所以隔著戰火硝煙的歷史,我們還是能夠為李後主這簡簡單單的幾句話而感動,這不僅有生命的感發,還有生命透過歷史的領會。這種赤誠而簡單的理解,沒有什麼能夠阻礙,人類憑著這個成為宇宙中最簡單而可貴的存在。儘管李煜恨別吞聲,但你聽他的哭聲何曾嘶啞過?這就是赤子之音,飽滿深宏。
喜歡他的詞,是因為那份孤寂和淒清感;喜歡他的詞是那種詩境背後的憂愁;喜歡他的詞是因為那種永不卑下的情懷;喜歡他的詞,是因為他特有的風格,和其中那份品之愈濃,查之即散的焦愁。讀他的詞,就如同夢境般,清新卻又小心翼翼,全神貫注,生怕漏掉些不易察覺的畫面。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夏柳春花畫滿樓,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後,忘不了新愁與舊愁,咽不下玉粒金蓴滿喉,照不見菱花鏡里形容瘦,展不開的眉頭,捱不明的更漏,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流不斷的綠水悠悠……
夜未央,長恨淚,詩心一片,未見春曉拂亮,就已人去樓空。夜未央,盡思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