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傾聽
作者:不詳 (字數:2000字作文)
【材料及話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次,美國著名主持人林克萊特訪問一個小朋友,問他“長大後想當什麼?”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當一名飛機駕駛員。”林克萊特笑著問他:“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時,突然沒油了,但只有一隻降落傘,你怎么辦?”小朋友思考了一會兒說:“我會囑咐機上的乘客系好安全帶,然後我自己背著降落傘跳下去。”台下的觀眾聽了這個回答,笑得七倒八歪,都在說:這個小孩,這么小就……林克萊特也在繼續注視著他,看他是不是個自私自利的傢伙。這時他看見小朋友的眼淚奪眶而出,其悲慟之情無法用筆墨描述。林克萊特心有所動,問道:“你為什麼要這么做呢?”小朋友說:“我要去取燃料,我還要回來,我還要回來!”
當別人說話時,你真的聽懂了嗎?如果沒有,那該怎么辦呢?請根據你對上述故事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選文體(除詩歌、劇本外),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思路點撥】
2006年高考江蘇卷的作文題,應該會繼續強調學生作文要貼近自己、貼近生活;強調考生對主體感情的體驗、對客體的感知判斷能力;在說理中強調一種思辨能力,注重引導考生從生活現象中體察人生,並在思考過程中澄清自己的靈魂。
具體說來,以下幾點值得重視:一、生活哲理。即把命題定位在讓考生抒寫生活,從生活中發掘哲理,體味生活的真善美上。二、人生感悟。高考作文,越來越體現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和價值判斷。從這個意義上說,突出對生活的思考和體驗已成為命題的一個方向。三、理性思辨。即要求考生透視哲理,挖掘深層次的本質,能透過現象條分縷析;要有自己的眼光和審美,善於以理性滋潤讀者的心靈。四、文化素養。高考作文命題會體現當前社會背景下人們的文化意識,多元文化的滲透將使命題更具時代文化色彩。
這個話題可從以下幾點來分析:
一、寫一篇議論文,闡明傾聽是人與人之間交流和溝通的重要形式——是傾聽,讓我們告別幼稚和淺薄;是傾聽,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意義。參考擬題:傾聽生命的足音。
二、由傾聽不同對象帶來的不同感受入手,寫一篇抒情散文。參考擬題:傾聽讓我們如此美麗。
三、記敘一次傾聽朋友發牢騷的經歷,揭示學會傾聽的重要性,表明“通往內心深處的是耳朵,專心聆聽並適當回應,對別人是一種很大的鼓舞”。參考擬題:那一次,我一言未發。
四、以一個失明女孩的日記的形式,表現傾聽外界聲音對人的思想影響。參考擬題:傾聽自己的心跳。
五、採用片段組合的形式,由傾聽世界各地不和諧的聲音(比如非洲兒童飢餓的哭喊、耶路撒冷轟鳴的槍聲等)表現對熱點問題的關注。參考擬題:你聽!你聽!
【例文展示】
用心傾聽
□邵宇潔
某份雜誌曾做過一次調查:什麼人最受歡迎?答案是善於傾聽的人。這一回答或許並不全面,但從中可以看出人們都渴望被傾聽,渴望著與人分享心中的點點滴滴。傾聽不是沉默,它是傾訴的載體——訴者與聽者通過它進行交流。傾聽可以是一種享受,一种放松,也可以是一種分擔,一種關懷。它是人與人,心與心,靈魂與靈魂,感情與感情的交融和共鳴。
海倫·凱勒作為盲者,道出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心聲,而所有的失聰者,他們內心深處也一定會有“假如讓我傾聽三天”的呼喊。是啊,行走在一個徹底靜寂的世界,猶如流浪在荒漠中,是多么孤獨和恐懼。當我們陶醉於莫扎特生機勃勃的《春》時,當我們傷感於《梁祝》淒涼優美的旋律時,當我們沉迷於動感的流行樂時,當我們散步於鳥語林陰時,甚至當我們在“寒蟬淒切”聲中與朋友告別時,你是否想到過傾聽也是一種幸福,想到過它對於失聰者而言,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奢望?
相對於生理上的失聰者,更多的人在心理上也“聽力不佳”,因為生命中的另一種音符——心靈的傾訴,是我們難以用耳朵聽清的。有這樣一則真實的故事,一位女大學生向來以自己賣豆腐的啞巴父親為恥。但是,當她遭遇車禍被宣告“死亡”後,是父親仍執意要求醫生救治她;在她成為植物人的日子裡,是父親悉心地照顧她,真是天也動容,地也深受感動,她終於奇蹟般地甦醒過來,並承擔起撫養父親和償還醫療費用的責任。原來當她處於昏迷之中時,父親以他強烈的愛發出了模糊的“呼喊”,召喚、引領著她重新回到世間。她終於明白了,原來從小到大父親就一直在用行動“絮叨”著他的愛,只是自己封閉的心沒有聽到罷了。這無疑是一種生命的傾聽,傾聽的是誠摯的愛,是莫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