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當糊塗
生活中有些人對事情總是百分百的認真,從不含糊,但這類人通常得不到周圍人的歡迎。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不懂得適當糊塗的重要意義。
適當的糊塗是一個人有良好修養的體現。有人在台上發言,將“莘莘學子”說成了“xinxin學子”,台下立即有人起來指出,弄得台上的人十分尷尬。乍一看,台下的人似乎很正直,做事認真,值得稱讚,實際不然。眾目睽睽之下指出別人的錯誤,勢必會使人難堪。這樣做的人事先肯定沒考慮過這一點,更重要的是,這樣做表明了他是一個不懂得寬容別人的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有出錯的時候,不能包容別人的人,肯定是個修養性差的人。一個不懂得包容別人的人是很難受人尊重的。而要包容別人,就得學會適當的糊塗,當你裝糊塗包容別人的時候,周圍人並不糊塗,他們會理解你。這樣,你的修養就得到了體現,人們會因之而敬重你。
適當的糊塗在體現你的良好修養,為你贏得尊重的同時,也充當了你良好人際關係的潤滑劑。生活中有些事有弄清楚的必要,有些事情弄得太清楚,就反而有害了。關係再親密的人,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維持這種親密,這就是所謂的“距離產生美”。普通的人際關係,也需要這種距離感來調節才能順暢。當對別人的
一切了如指掌的時候,距離感也就不存在了,別人會覺得自己被你看透了,因而對你產生厭煩與排斥。而你如果保持適當的糊塗,該清醒時清醒,別人就會覺得與你交往有樂趣,從而樂意同你往來,慢慢地,你的人際關係也就順暢起來了。
除此之外,適當的糊塗還能為你營造良好的心情。在這個 * 的社會,是是非非總愛依附嘴巴飛揚,周圍人的閒言碎語,可能會時不時地關係到你,並且通過各種途徑傳到你耳中。這時,不妨做個糊塗人,裝作一切不知道,否則,非要弄個清楚,辨個明白,不僅於事無補,反而會給自己增添無盡煩惱。而做個糊塗人,“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相對就要明智得多:既不費精力,又不尋煩惱。何樂而不為呢?
由此可見,適當的糊塗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一些非原則性的問題上,我們不應過於認真,有時,也要學會適當的糊塗一回。
簡評:清人鄭板橋有句名言“難得糊塗”,好多人把它掛於廳堂,置於案頭,壓在玻璃板下,書在摺紙扇上,以便時時、處處提醒勉勵自己,好做個糊塗人。人們如此並不遺餘力地讓自己隨時觸目可及,除了表示對它的鐘愛之外,還說明人真的要做到“糊塗”並非易事。作為一名中學生,作者大概也有同感,於是從三個方面分析了“做人當糊塗”的道理。如果我們仔細想來,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不是時時處處都有重大原則考驗著我們,人與人之間在非原則問題上“糊塗”一點的確沒什麼不好。不是要建立和諧社會嗎?設若人人都把眼睛睜得大大的,把什麼都弄得清清楚楚的,一個個針尖對麥芒,你活得累不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