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新說”與“非主流”

看如今形形色色的所謂“格言新說”的文章,把原本傳統厚重的中華文化都改得面目全非了。我看著那些文章,看了很久,才驚奇地從其中看出三個字,是“非主流”!

“非主流”一詞伴著“90”們後的腳步,通過網路漸漸地在當今社會泛濫起來,在網路上一搜尋,一大堆不知所謂的頹廢,憂傷之類的另類東西幾可炸爆銀屏。而如今,我看到連作文題目都顯示出了其“非主流”的一面了。

“非主流”是什麼?是個性?是張揚?是拿個格言都要改得與眾不同?“成功失敗之母”,“三人行,沒有我師”,“溫故而誤新”……諸如此類的“格言新說”層出不窮,大家看到某一格言都下意識地做起“改錯題”,或質疑,或否定,或偷梁換柱,有的甚至惡搞……“這是創新,這是彰顯個性,這是非主流!”——多么可悲的“非主流”!

格言,是文化沉澱下的精華,而被人們大肆修改後的“格言”無疑失去了其原本的意蘊而成為糟粕。實際上,世上並不存在完全正確抑或永遠正確的格言。對於格言,我們是否應該保持一種敬重,寬容的態度去學習,去繼承,而不應總是懷著質疑的態度去找他們的茬呢?畢竟那些幾千年繼承下來的文化不是我們這整天對著電腦的一代玩弄得起的。大肆宣揚個性與創新的背後,我感到一種古典文化被現代人凌辱的感覺。

或許“格言新說”的初衷是好的,它最初只是作者為了表達某與格言不同的論點而單純地將其作為一種表達形式。然而,如今卻有相當一部分人們,或“為屬新文強改詞”,或為求創新另類而盲目批駁前人,而其中大多都只是“標題黨”,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這與現在的年輕人們追求所謂的“非主流”是有關係的。我想真正的“非主流”是應該保持它的活力的。這個活力不是指其存在與否或正在運行與否,而是指其創造的能力。很多“非主流”的事物,一旦失去其創造力,儘管其形式仍然是“非主流”的,但結局只會有兩種:一、滅亡;二、被同化。

“格言新說”無論說得如何天亂墜,如何深刻有理,都仍然是缺乏真正的創造力的一種文學形式,一種建立在前人勞動成果上的“假文化”。假如沒有那些原本存在的格言,又何來新說?但是n年以後,真正被人們記住的又是什麼?所以,這種沒有創造力的“非主流”是經不起時間的考驗的,最終的結果便是——滅亡。

現在的人們不知端午重陽而熱衷於情人聖誕,不看四大名著而青睞於日本動漫……像格言這樣的文化經典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似乎就更加成為了宣揚個性的犧牲品了。幾千年的文化傳承,我們是否就要成為親手埋葬她們的一代呢?

 

精彩推薦:


“格言新說”與“非主流”_“格言新說”與“非主流”作文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if item.fback}}
管理員回覆:{{item.fback}}
{{/if}}
{{/e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