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房屋的四代變遷
作者:不詳 (字數:800字作文)
偶然的機會,從奶奶的百寶箱裡翻出了幾張老照片,吸引了我的眼球。有草棚、平房、樓房、別墅,那可都是我們家曾經的住房,於是,在奶奶的講述下,我了解到我們家房屋的四代變遷。
第一代:茅草屋
時間: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地點:桐鄉××村
特點:遇風易倒,遇雨易潮,遇火易著
那個年代的村里,人們住的大都是茅草屋。稻草紮成的牆,稻草蓋成“人”字形的屋頂。
住在茅草屋遇到雷雨交加,裡面的人往往膽戰心驚,擔心連夜的陰雨沖跨了屋頂。雨過後,生活用品全浸泡在水中,潮濕發霉。一到冬天,凜冽的西北風從草縫中直穿而入,甚至掀掉屋頂,露宿在無盡的綿綿長夜之中,人躲在被窩裡瑟瑟發抖。在乾燥天氣的時候,做飯也成了特危險的事,一不留神,一點火星就能家毀人亡。
第二代:磚瓦平房
時間: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地點:老地方
特點:光線不好,常常漏雨
在當時農村到處可見灰白色的平房。土磚砌成的牆,黑瓦蓋的屋頂,並使用木材作為柱子和頂架,增加了牢固度。地上鋪了磚塊或大石板用於防潮。
與茅草屋相比,磚瓦房“夏可避暑,冬可禦寒”。但時間一長,土牆會脫落,屋頂也不密封,“黃梅時節家家雨”。屋內抵不了潮氣,生活在裡面的老人常會犯風濕病。
傍晚時分,人們只能用煤油燈或蠟燭照明,昏暗而且不便。一家十幾口人,一到晚上擠在幾間小房子裡,睡覺是打發時光的唯一辦法。
那個年代,每家的人口很多,隨著兒孫們的長大,在這有限的地基上,平房越來越滿足不了需求。爸爸及幾個兄弟要結婚了,為了有更多的空間,大家便要向空中發展。
第三代:兩、三層的樓房
時間: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地點:擴大幾倍的地基
特點:牢固寬敞、缺少美觀
隨著改革開放,人民的生活水平上了一個新的台階,都想迫切改善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