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高考夢
作為一名普通的高中生,我們自然不可能有叱吒風雲的能力,當然更不會有將高考模式來個乾坤大挪移的水平,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因此我們也只能在茶餘飯後,憧憬一下未來的高考,藉此來聊以 * 。
我嚮往著的未來的高考應該是一場注重全才,更偏愛專才的考試。目前的高考,縱觀全國範圍,多採用“3+綜合”的形式,據說作為09屆畢業的我們,還有附加的6個模組總分共60分的考試,美其名曰“綜合潛力測試”。從原來的“3+2”到“3+小綜合”再到“3+大綜合”進一步到“3+大綜合+60分綜合實力考試”,我們不難看出,目前的社會對全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求也越來越高。筆者認為,一個社會尊重全才,這是無可非議的,但僅僅忽略社會尊重全才卻忽略專才是極不明智的。
一直喜歡韓寒,喜歡他睿智的眼神,喜歡他的桀驁不馴,更喜歡他冷眼觀世的文風。儘管我骨子裡的性格和他迥然不同,儘管我規規矩矩的文字風格和他的截然相反,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對他的仰慕之情。在我眼中,他就是一個典型的專才:上海一所重點大學的學生,第一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的得主,卻因為7門功課高掛紅燈而留級、退學;在這期間,他出版了小說《三重門》和問及飛《零下一度》,火爆文壇。就文學而言,韓寒無疑是個難得的人才。然而,天才寫手再浪漫也浪漫不過高考,現實也證明了這個事實。當年他所在的重點高中沒有給他一個展示才華的機會,當年的大學也將他據之門外,歸根究底,其原因在於當年的高考制度不允許這樣一個專才美夢成真。而現在呢?如果真的有多啦A夢的時光太空梭,讓當年當時的韓寒置身於現在,恐怕結果依舊會讓許多人大失所望,因為如今的高考依舊著眼於綜合實力的考試,注重全才的選拔。
但韓寒無疑又是幸運的:昔日的韓寒並沒有被不完善的高考制度而磨平稜角,湮沒鋒芒;今日的韓寒依舊活躍於文壇,文字依舊獨具特色。但試問:又有多少像韓寒那樣的專才因高考被禁錮,被阻止了前進的步伐?又有多少像韓寒那樣的專才被社會被那些所謂的正統份額循規蹈矩的人們看作是無用的磚瓦,隨意丟棄在牆角呢?專才應該有一片自由發展的天空,應該被社會被人們認可,因為他們有著獨特的價值,能為社會做出巨大的貢獻。
所以,我盼望著,未來的高考能以一個全新的面貌展現在莘莘學子面前。未來的時代必定是一個真正多元化的時代,而未來的高考也應該是個性化的考試,應該注重全才,更偏愛專才。到那時,考試有多種形式,可供考生挑選。不僅有原汁原味的“3+X”,還有個性化的加試科目,供高等院校可從各方面都較均衡的考生中挑選“全才”;不僅有以人為本的學科競賽(理科為主),還有形式多樣的辯論會、當場作文等形式的考試(文科為主),有關院校可從專才型的學生中通過測試挖掘出一些“金子”,並使其在名牌大學深造。到時候全才、專才學生各得其所,中國經濟蒸蒸日上,社會穩定繁榮,那該是怎樣的歡欣鼓舞呀!
我嚮往著的未來的高考應該是一場知行統一的考試。我們這些高中生,整日呆在象牙塔里埋頭讀書,隨處可見一幅“不聞師長喚徒聲,惟聞筆走風疾鳴沙沙”的“戰鬥”場面,卻很少有機會親近自然,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行是知之始。”哲學老師也不止一次地教導我們“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可事實呢?我們就像籠中鳥,哪有時間去實踐?又何來機會在實踐中去發現真理呢?這其中的一部分原因還是應歸結於目前的高考。當前,高考只注重筆頭的文化考試,卻將最最重要的實踐給拋之腦後了,這無疑是其巨大的弊病,而這又直接導致高中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理論,高中學生在學習中只追求成績的不良現狀。其實,老師、同學的行為是值得人諒解、同情的,誰讓目前的高考明顯重視文化考試呢?都說“高考是高中全過程的指向標。高考的風往哪吹,‘明智’的我們就應往哪走。”儘管這有點見風使舵的味道,但這確乎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中國如此,國外亦如此。因此我們在這裡不去探究其正確性,只想通過改變高考制度來帶動未來的教育向更為正確的方向發展。
因此,我憧憬著,未來的高考能有一個脫胎換骨的轉變。未來的高考更重視社會實踐。不再是只敲幾個印章就敷衍了事,不再是只寫幾句無關痛癢的感想就矇混過關。未來的高考不會搞一些全無意義的表面文章,而是會通過有關政策把社會實踐當作高考內容處理,從根本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高校也可通過實踐能力等方面的綜合考查進行自主招生,挑選出一匹匹“千里馬”進行大學深造。
我嚮往著的未來的高考還應該是一場能為將來的學習、工作奠基紮根的考試,而不是純粹為升學而準備的考試;我嚮往著的高考更應該是一場多元化的考試,讓莘莘學子能“百花齊放”,而非“萬馬齊喑”……
願不久的將來,我能夢想成真。雖然作為09屆即將畢業的我們,已沒有多大的可能體驗到未來高考的全新感覺。但我希望幾年後,十幾年後或者幾十年後的學弟學妹們能呼吸到一種清新的、馨香的高考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