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2007年中考作文之――表達協調篇
作者:不詳 (字數:4100字作文)
【中考凝眸】
文章的表達是否協調,直接影響文章的表達效果。很多同學對此並不重視,寫作時隨意性很大,結果就帶來了表達不協調的問題。
一、表達方式單調乏力。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說明、議論和抒情五種。在一種文體的文章里,當然應該以某一種表達方式為主。但是,如果記敘文中從開頭起,一直敘述到結尾;議論文中,從開頭起,一直空講道理到結尾;散文中,抒情不斷;如此這般的作法,只會適得其反:帶給人的是單調,乏味,表達效果差。有些同學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寫記敘文,不用描寫和適當的議論、抒情。即使用,也不注意與記敘中心保持一致;他們寫議論文,不用事例來佐證自己的觀點,或者說理與舉例兩張皮;他們寫散文,不寫景,不敘事,結果文章毫無生氣,呆板沉悶,而且影響主題的表現。對於這些表達不夠協調的文章,我們大多判到中等及以下之列。
還有一種傾向就是依照慣性行事:寫人,必定要先交待人名,敘寫外貌,接著再概述事例來反映他(她)的性格或思想;寫事,經常是開頭點明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隨後清起因、經過、結果。從表達方法上看,要么平鋪直敘,要么空發議論,要么濫發感慨,讓文章“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這樣的表達,可能不存在不協調的問題,但是,肯定存在表達乏力的問題。
二、體式要求不聞不問。有些同學愛選用日記、書信、演講稿、節目直播、人物訪談、寓言、童話、通訊報導、說明書或者實驗報告等非常規形式,但是不顧這些文體的基本格式、基本表述方式:比如,標榜是書信,相關的格式卻不到位;標榜是劇本,卻沒有戲劇衝突,等等。
三、寫作順序無序轉換。有些同學為了增添文章的神秘感,一會兒採用倒敘,寫回憶中的事情;一會兒又回到現實中來,寫眼前的事情;一會兒又插敘,寫不相干的往事。這樣一來,一件事可能被寫得支離破碎,讀起來業很吃力。
四、語言風格隨意變化。有一篇文章,開頭講究風趣,用了戲謔性的語言,產生了很幽默的效果;中途轉為深沉的語言,給人講了一些哲理。文章的情節、感情基調本來沒有什麼改變,作者的語言風格突然發生了巨大變化,很彆扭。
五、文題配合彆扭生硬。比如,面對《小議頂撞父母的現象》一文,你選用形象化的描述性語言,背離了題目要求的議論性風格,這樣就會造成文章和題目不相協調的局面。
【感悟升格】
下面是《關於掌聲是否該吝惜的辯論會實錄》一文中的一個片斷:
反方主辯站起來說:“我們隨處隨時都能聽到掌聲。但是課堂上同學發言卡殼時,比賽場上運動員被無情地淘汰出局時,我們也會聽到掌聲,從掌聲中我們不會聽到什麼。這樣的掌聲對我們並不重要。”一旁的反方隊員都很得意。主辯接著大聲說:“我方認為,掌聲不可隨時隨地隨便,不需要掌聲的時候請不要給掌聲。”這時候,下面響起掌聲一片。反方主鞭高興地笑了起來,然後坐下了。辯論越來越精彩了。
上文採用一般的敘述方式,寫出辯論場上人物發言的過程及其相關人員的表現,本也無可厚非。但是,標題是“關於掌聲是否該吝惜的辯論會實錄”,說明本文只能記錄辯論會上的辯論交戰雙方的語言。至於用來渲染氣氛、交代背景的內容,如果不是特別需要的,應該儘量迴避不提。至於作者自己對辯論會的評論,更是大可不必了。修改本文,一是應該刪去其中的一般性非人物語言,留下來的非人物語言放在括弧中以示附錄;二是適當使用一些語氣強烈的句式,以增強論辯的力度。下面就是修改稿:
反方主辯:誠如對方主辯所言,我們隨處隨時都能聽到掌聲。但是請問,課堂上同學發言卡殼時,比賽場上運動員被無情地淘汰出局時,演唱會上看到了讓人倒胃口的節目時,我們也會聽到掌聲,從掌聲中我們會聽到什麼呢?聽到敷衍,聽到起鬨,聽到倒喝彩。這樣的掌聲對被鼓掌者、對你自己也很重要嗎?我方認為,掌聲不可隨時隨地隨便,不需要掌聲的時候請吝惜你的巴掌!
(掌聲一片。反方主辯面露得意,笑,坐下)
修改之後,原文記錄了反方主辯的話語,對相關情況的介紹安排在括弧里作為附帶說明,這樣一來,突出了重點,也完全符合“實錄”體文章的寫法。在論辯語中,增加了一些論辯場上常用的反問句,增強了語氣,強化了表達效果。
【精彩回放】
1、到接近放早學的時候,太陽出來了。在陽光的照耀下,雪更顯得耀眼奪目。可是,雪似乎不適應南國的陽光和人們高昂的熱情,竟羞澀地開始隱退了。山上的白色褪去了,屋頂的“白帽”不見了,樹葉尖兒流下了滴滴“淚珠”,地上留下了一窩窩雪水。到了下午,背著陽光的陰涼處還有一些雪塊頑強地“活著”,久久不肯離去。
――選自廣西百色市中考滿分作文《雪》
2、自信中成功之“頭”。擁有了自信,也就擁有了追求成功的基礎。海倫?凱勒說過:“自信是命運的主宰。”童年的愛因斯坦曾十分自信地交給老師一隻非常粗糙的小凳,也驕傲地告訴老師:“這是第三隻,比起前兩隻,要精緻得多。”誰又能否認他們日後的成功與當初的自信有關呢?自信如風帆,為人生這艘駛向成功的船提供著最基本的動力。
――選自江蘇南京市中考滿分作文《從“頭”說起》
3、如果你不是草兒,不能用綠色裝點大地,那么你就做江河吧,用你的乳汁去哺育一方土地,那么你將是那裡最美麗的風景;如果你不是江河,不能用乳汁哺育大地,那么你就做磚石吧,用你的身體去支撐一座大廈,那么你也會成為那裡最美的風景。無論你是什麼,只要你有所奉獻,只要你走出他人的美麗,走進自己的世界,那么,你都可以成為你熟悉的地方最美麗的一道風景!
――選自廣西河池市課改區中考滿分作文《雲在青山月在天》
4、當那“刷刷刷”的掃地聲消失的時候,我打開了陽台的木門,那溫暖而柔和的陽光穩穩地落在了我的頭上、臉上、身上。好愜意啊!我舒舒服服地伸了個懶腰,便在陽光下做起了健身操。我呼吸著室外新鮮的空氣,讓胳膊、腿、腰儘量地伸展、放鬆。頓時,我感到一夜的疲勞消失得無影無蹤。
――選自安徽省中考滿分作文《我有一個好習慣》
5、當你坐在雲霄飛車上一衝而下,是否感覺到每一根神經都在瘋狂叫囂著的驚險與刺激?當你徜徉于山水之間,是否體會出那份寧靜而舒心的恬淡?體驗,不可強求,是當你完全融入一個特定的環境,並且其中的某些事物能夠觸動你的心弦,讓你產生共鳴的一瞬間才能獲得的心靈感悟。體驗,是偶然的,總是和我們不期而遇,它到來時猶如靈光一閃,無比跳脫,而當我們真正獲得它之後,又顯得深刻雋永,讓人回味無窮。
――選自甘肅蘭州市中考滿分作文《用心體驗》
6、因為我想看腳下的碧水清流,感受那生命靜靜流過,讓我懂得珍惜時間,奉獻自我;我想看到你們在我腳下嬉戲,讓我明白生活的歡樂與美好,感受生命的活力;我想看見我深深扎入泥土的根,讓我了解我一身的翠綠來自默默無聞地在暗無天日的地下為我汲取養分的根系,為它的付出而換來我的幸福,報一顆感恩的心。
――選自江蘇南京市中考滿分作文《從“頭”說起》
7、我是一撮黏土,在河中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的時候被一輛卡車裝走,經過一系列的“磨難”,我成了一個容器――一個普普通通的容器――甚至有些醜陋。我被安放在一個肅穆的禮堂里,一株白合花紮根於我的心中。
――選自浙江寧波市中考滿分作文《溝通》
【實用技法】
首先我們應該認識到,優秀文章大多是綜合運用各種表達方式的產物,單獨運用某一種手法很難寫出出眾的作文。要實現表達協調的目標,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準確把握文章體裁
之所以要先把握未來文章的體裁,是因為一定的文章體裁是與相應的表達方式相配套的。比如,記敘文必須以記敘、描寫為主;說明文必須以說明為主,等等。有時候,擬題者給出的文章題目具有鮮明的文體傾向,比如“××之我見”、“說××”、“××綜述”等題目,就必須寫成議論文。這時候,我們就要遵循這樣的文體導向,選用合適的表達方式。至於文體讓我們自選的題目,寫作前也要先明確自己準備寫什麼文體的文章,從而好恰當確定主要的表達方式。
二、綜合運用表達方式
這么做,使得文章有景有物,有人有事,有情有理,能夠收到形象感人、意趣盎然的良好效果。一般而言,在記敘文里,除了記敘為主外,一定要以追求形象為目的,運用描寫手法寫好其中若干片段:比如人物的一連串動作,人物的神態變化,人物活動的場景,等等。同時,必要時要運用議論抒情,通過以情點染,以議升華,達到畫龍點睛的目的。在說明文中,要通過增加議論抒情,適當以議點睛,以情著色。在議論文中輔以敘事和抒情,可收到情理相濟、形象生動的效果。對於散文而言,更是要兼用多種表達方式,或敘述,或描寫,或議論,或抒情,啟動自己的聯想和想像,抒發自己的情懷,做到各展其長。
具體到一篇文章里,到底該增加哪種表達方式,這沒有定論。一般而言,這需要因文而異,因內容而異,因主題需要而異,因作者的認識而異。也就是說,哪種方式更有利於表達主題,更能顯示你對生活的獨特認識,你就增添哪種方式。同時,增加的表達方式在種類上應該多一些,在篇幅上應該少一些,做到簡明扼要。
三、嘗試採用不同的寫作順序
以記敘文而言,就有順敘、倒敘、補敘或插敘等順序;寫議論文,除“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順序外,還有先總後分,先分後總等順序。不同的順序,使得文章的表達具有不同風韻,呈現變換迷人的風采。需要說明的是,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發生的事情交錯交代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運用過渡句,作出清楚的說明。
四、保持語言風格的一致
文章語言風格,一方面取決於作者的表達習慣、性格特點,另一方面也要適應文章主題表達的需要。一旦確定或者輕鬆活潑、或者形象生動、或者蘊含哲理的語言風格,就應該保持統一,而不要隨意變化。
【備考練兵】
請以“起點”為話題,寫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章體裁不限,題目自擬,立意自定。
(友情提示:一篇文章往往不會單純地使用一種表達方式。一般都是以一種為主,綜合運用幾種表達方式,記敘中有時要有議論,議論中往往要求說明。因此,面對“起點”這個話題,在寫作之前,一定要明確你將要的是什麼文體的文章。然後根據文體特徵,選定一種表達方式為主,兼用多種表達方式。比如寫記敘文,可以在具體記敘、細緻描寫某一起點上人物行為的基礎上進行議論或抒情,顯得真實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