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指導:材料作文三忌
給材料作文因其具有讀寫結合、不易猜題的優勢而成為考試作文的一種重要命題形式。據統計,自1978年以來的21次全國高考作文命題,有18次就屬於這種命題形式。可以預料,在今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給材料作文仍將受到高考命題的青眯。給材料作文的訓練雖已受到了應試指導教師和廣大考生的重視,但評卷中發現,不少考生寫作中仍然常常出現一些較大的失誤。現據此出三點禁忌,以期引起注意。
一忌偏離材料主旨。材料作文,首先必須讀懂材料,正確理解材料的主旨,從總體上把握材料的精髓,才能進入寫作程式。切不可斷章取義,執其一端,或把枝葉當主幹,或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造成審題失誤,導致行文偏離題意或完全脫題。
如1995年的高考題,所給材料為寓言詩《鳥的評說》,大作文要求寫議論文。有些考生在分析材料時,沒有從整體上理解詩歌的寓意,抓住片言隻語便匆匆下筆,得出了“鼠目寸光與現實主義”,“要糾正‘踢皮球’現象”之類嚴重偏離材料主旨的中心,或寫出了:“燕子最美、要保護鳥類”之類完全脫離題意的文字。這類作文,無論其內容如何充實,結構如何完整,語言如何規範,根據評分標準,只能判為四類卷。
根據材料中心準確立意,是考生語文綜合素質的體現。“讀懂”材料是給材料作文的寫作前提。一定要全面材料,分清主次,抓住精髓,多角度聯想,選準最角度,確立中心後,方可動筆。
二忌材料使用不當。試題是提供的材料,是寫作的話題、“引子”,全文的中心、觀點、論證都是由材料生髮而來的。寫議論文,切忌開頭不引述材料,其他文體也不能整篇脫開材料。開頭不引述材料而在論證過程中使用,就把話題引子當成了論據,使讀者(評卷人)不明白你的中心是根據什麼提出來的;如果整篇文章不見所給材料,你的作文與試題提供的材料和寫作要求則無法直接聯繫起來,使人產生一種另起爐灶的感覺。因此,材料作文一定要正確使用材料,議論文一開頭即要引述材料,論證時還要回扣材料。也不可在文章一開頭即用“讀了這則材料”、“看了這幅漫畫”之類的話代替對材料的引述,把作文寫一般的回答問題等同起來,離開試卷即不知“這”為何雲。這種為答題而作文的作法是比較普遍的毛病,為材料作文之一大忌。
三忌不按指令寫作。材料作文的試題,一般包括兩上部分,一部分是材料,另一部分是寫作要求。寫作要求或以提示語出現,或另列出“要求”、“注意”。審題時,不僅要吃透材料,還必須看清寫作的具體要求,按照試題的指令寫作。切忌不看要求,或未看清要求,即匆匆下筆。評卷中發現,有些考生的作文若拋開試題的限制評判,確是好作文,但是未按指令寫作,不合題目要求,此類試卷只能被評為四類以下。
如1999年高考,一位考生以《生命的延續》為題的一篇作文,可稱為“愛”的頌歌,題材、語言均屬上乘;但寫的是“人的眼球的移植”,與高考作文題要求寫“假若人的記憶可以移植”,不符,只能定為五類,得20分。1996年小作文題要求“用說明文字兩幅漫畫的畫內容”,並用“注意”強調“兩幅漫畫分別說明”,“不要編故事”。但有人卻視而不見,只介紹其中的一幅,也有人將兩幅連線起來編故事,成了不合要求的記敘文。這一年的大作文題的提示語說:“在一次漫畫欣賞上,對這兩幅漫畫,有人說這幅好,有人說我更喜歡那幅,那你呢?請以'我更喜歡漫畫《》'為題,寫一篇議論文,表達你的看法。”又在“注意”中強調“議論時要有比較,要充分說明自己的感受和理由。”這些要求表明,所寫的文章不能是一般的議論文,而必須是欣賞漫畫的文藝評論。但仍有不少考生無視這些限制和指令,一看有漫畫,就大談其中一幅的寓意,生髮引申,聯繫現實生活,寫成了一般的評論文章。這當然不合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