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與“座右銘”
座右銘的內容大多是勉勵自己,鞭策自己,或是作為行動的準則。其實,最初的座右銘是一種被稱為歌器的酒具。這種酒器非常奇特,空著的時候它自己往旁邊一斜,如果你把酒裝得滿滿的它就會自己翻倒了,只有在裝了半罐的時候才能穩穩噹噹地站立在那裡。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非常喜歡這種歌器,座位右邊總是放著一個歌器,時刻警誡自己不要驕傲自滿。相傳,有一次,孔子率弟子朝拜齊桓公的廟堂。孔子起初不知是何物,他從看香火的人那裡了解了歌器的功能和來歷,便利用講學的機會給弟子講述當年齊桓公的故事;回去後也請人做了一個,放在自己座位的右邊。
據考證,“座右銘”一詞最早見於《文選》中崔瑗《座右銘》一文。呂延濟題注說:“瑗兄璋為人所殺,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銘以自戒,嘗置座右,故曰‘座右銘’也。”
今天的座右銘,大多貼在屋裡顯眼的牆上,或寫在自己筆記本的扉頁,有的則放在桌面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