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三十年家鄉的變化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這些處在農村的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我出生在90年代末,家鄉在董馬村。聽我的外婆講,以前我的家鄉很貧困,一大家人都擠在一件小小的茅屋裡,裡面的光線很暗,沒有暖和的衣服穿,一件衣服要打好多補丁,並且大的穿了,小的又接著穿。村子裡的人是吃不飽、穿不暖,農民們靠搶公分、分糧、分錢。一年到頭分的糧食,不夠吃,錢也不夠,有時連鹽都買不起吃。村子裡只有一條狹窄的小路,每逢雨天泥濘不堪,人們走路都要從山上繞道。孩子們在破陋的教室里讀書,也有孩子因交不起幾元的學雜費上不了學。以前沒有電氣設備,要與遠方的親朋好友取得聯繫靠信件,這種方式又慢又不方便。
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村里開始有了電視機。夜幕降臨,忙碌了一天的村民們聚集在電視機前,看著電視裡播放的精彩節目,也仿佛看到了自己精彩的明天。
在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推進和落實下,家鄉的變化一年比一年大。原先村民們擠在狹小陰暗的老式木房子裡面,現在住進了寬敞明亮的紅磚青瓦房,並有了衛生廚房,衛生廁所,有的還建起了兩層以上的樓房。以前窄小的土路,一下雨泥濘不堪,現在變成了寬闊的水泥大道,下雨天也不怕出不去了,現在我回家可以坐著小車直接就到家門口了。小康示範村使整個村子煥然一新。現在的孩子們都做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課,並且國家免減了書雜費,村子裡的每一個孩子都高高興興地去上學,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村民們都有均衡飲食。還可以隨便挑選自己喜歡的衣服。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的發展,我的家鄉的確變化了。我認為不論是一個國家,還是個人,立足現在,展望未來,實現夢想,都是非常重要的。家鄉的變化就是很好的見證。
西疇逸夫中學七年級 曹華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