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傷
從倉頡造字開始,中國字一直是表意的象形文字。老祖宗造字,不僅融會了字的靈動美觀,更糅合進了字的喜怒哀樂。一個字是一幅圖畫,那么一個詞便是視感極強的世界了。比如“距離”,透過這複雜的橫橫豎豎,我似乎看到一股幽怨之氣的氤氳上行,伴隨著古典的美感漸行漸遠,若即若離,忽明忽暗。
毫不誇張地說,中國的古典美正是構建在距離上的亭台池榭。我們大可想像,這距離是“君住長江頭,妾住長江尾”的相遠相思,或者是比地理距離更加遙遠的門第觀念與等級尊卑,或又是“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的生死相隔,或又是忠臣與“不己知”的君王一段扼腕嘆息。
有人說“詩是痛苦的結晶”,而文學則爆發於強烈的情感,而距離則是橫亘在現實與美之間的通途。而當今這信息高速發達的社會卻大大縮短了本應天水相隔的距離。手機,網路隨時將信息迅速傳遞,火車飛機將相愛的人立刻送到對方身邊,網路上各種體驗讓愛情、閱讀這本應嚴肅而投入的內容“快餐化”、“泡麵化”,並黯淡化,讓本應結集於心,奔突於胸的塊壘並非用酒或詩澆灌,而是自行崩潰,永遠不再。
沒有了距離,沒有了強烈的情感,沒有了尖銳的鋒芒,所有人都是鵝卵石,在互相促進更為圓滑中失去了古典美麗,只留下現代的憂傷。
沒有了征人送行,又怎會有為良人縫寒衣的怨婦在七月流火中的嘆息?沒有了君臣相隔,怎會有“文死諫,武死戰”的激昂正氣和《出師表》的赤子忠心?沒有了父親去無所侍的小兒女“清輝之臂”的月下守望,沒有了朋友遠離塞外風寒的痛苦,又怎會有一出出《陽關三疊》,一枝枝折柳贈別,一漣漣十里長亭的淚,一句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相安互慰?
秋雨先生說“由山脈相隔的遙遠是一種絕望,由水道相通的遙遠是一種憂傷”,現代剝離了“山脈”,“水道”,黯淡了“遙遠”,“憂傷”,在文學與美的領域,我們只能淡淡絕望點點悲哀,願距離還在,人情還在,美,還在。
猜你喜歡
難忘的一節微機課
2010-06-10 04:07:00我的理想
2010-06-10 02:27:00軍訓體會
2010-06-10 02:10:00冰紅茶的快樂
2010-06-10 00:50:00照片上的回憶
2010-06-10 04:10:00芳香永存
2010-06-10 05:12:00認識你,真好!
2017-06-28 10:33:58孝順父母
2010-06-10 03:39:00世上還有爸爸好
2010-06-09 20:50:00痛苦的掙扎
2010-06-09 23:46:00享受孤獨
2010-06-09 20:59:00很不普通
2010-06-10 01:44:00地震
2010-06-10 00:04:00人窮心不窮
2010-06-10 01:12:00心緒點滴
2010-06-09 19:56:00安排自己
2010-06-10 00:28:00傘下情
2010-06-10 02:47:00母親的遺產
2010-06-10 00:14:00歲月
2010-06-09 23:40:00我與體育
2010-06-10 02: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