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駱駝
在蒙古戈壁沙漠中,有這樣一個傳說。很多年前,神把茸角賜予了駱駝,作為它虔誠之心的回報。有一天,一隻遊手好閒的鹿過來向駱駝借一下茸角,說是想要戴上茸角參加一個慶典。駱駝相信了鹿的話,就把茸角借給了它。但是,鹿從此以後再也沒有把茸角還給駱駝。而從那時候起,駱駝就學會了凝視著遠方的地平線,等著鹿歸還茸角。
這個故事不是在說駱駝的愚鈍,而是說駱駝始終懷有一顆善良之心。
對於蒙古牧民來說,駱駝不僅僅是他們的交通工具,而且是一種神物。當神創造了黃道12宮時,駱駝也想成為其中的一宮。神早已有安排,於是就賦予了駱駝整個12宮的特點:蛇的尾,豬的耳朵,牛的眼睛……
美國國家地理協會攝製隊曾在蒙古的戈壁灘中與一戶牧民生活在一起,並跟蹤拍攝了一對駱駝母子。
小白駱駝
那戶人家有爺爺、奶奶,有爸爸、媽媽,還有14歲杜德和8歲的烏乾納。他們一家人除了放牧一大群羊之外,還養了近10頭駱駝。
到了母駱駝產小駱駝的時候了,前面的母駱駝都生產得非常順得,但到了最後那隻母駱駝苔米時,她生產得特別困難。這是苔米第一次下小駱駝,她很緊張,也沒有經驗。當小駱駝的一雙前腳都出來時,她完全倒在地上,不知所措。在爺爺和爸爸的幫助之後,小駱駝最後終於安全生產出來了。
這是個雄小駱駝,奇怪的是它一身白毛,跟母駱駝的黃 * 去甚遠。按照習慣,小駱駝被放在媽媽面前,要讓她親眼瞧瞧,認認自己的孩子。
不知是不是因為生產太困難而遷怒於自己的孩子,還是因為小駱駝完全不像自己而心存疑慮,母駱駝瞟了它的孩子一眼就走開了。
牧民一家管這隻白小駱駝叫波多。這是一隻可憐的小駱駝,它都產下2天了,母駱駝還是不理睬它,也拒絕給它餵奶。牧民一家很著急,最後用繩綁住苔米的後腿才讓波多喝上了奶。而更多的時候是,烏乾納的媽媽擠下苔米的乳汁,再餵給波多。可是用人工餵奶,小駱駝喝得不多。
無情的母駱駝
沒有母駱駝的照顧,波多很孤單,它整天哀號,希望能喚回媽媽的愛。風沙來了,緊接著就是一場大雨,其他小駱駝都依偎在母親的身旁,只有這隻小白駱駝獨自擋風頂雨,而苔米在遠遠的地方待著,連看都沒有看波多一眼。
附近有喇嘛來了,爺爺和奶奶帶上了供品,請求喇嘛為這對駱駝母子祈福,希望它們早日恢復正常的母子關係。喇嘛拿出了駱駝的塑像,對著這個塑像焚香念經。
可事情並沒有好轉,苔米還是不理自己的孩子。
如果小駱駝吃不到媽媽的奶,會死嗎?烏乾納問媽媽。媽媽覺得烏乾納的這個問題太不吉利,沒有回答。
事實上,烏乾納的媽媽一直在創造機會為這對駱駝母子培養感情。她和孩子爸爸一起把駱駝母子倆拴一塊,可苔米除了偶爾聞了一下波多外,一直十分提防波多靠近她。有好幾次,波多想要試圖湊上去喝奶,苔米就用後腿把它一下子擋開了。
爺爺說,沒有其他辦法了,只能進行霍斯儀式了。儀式需要一個優秀的琴師,而當地沒有一個人稱職,於是爺爺決定讓杜德和烏乾納去當地小鎮上的文化站艾瑪克中心請一位琴師到家中來。
霍斯儀式
騎著駱駝,兩個孩子上路了。
他們趕在風暴前到了小鎮,並在一位親戚的幫助下,見到了艾瑪克中心的琴師。
兩天之後,琴師騎著機車就來了,當然,還帶來了他的馬頭琴。
牧民一家穿上嶄新衣服迎接儀式的到來。他們把駱駝母子牽來。苔米見到波多莫名地狂躁。琴師把馬頭琴用一根藍綢子繫上,掛在苔米的駝峰上。風吹過,琴弦發出了一種很特別的聲響,微弱而柔和。讓人奇怪的是,正是聽到了這種微細的琴聲,苔米漸漸地平靜下來。
琴師取下馬頭琴,開始拉起低沉的樂聲,而烏乾納的媽媽在琴聲的伴奏下,緩緩唱起歌來。她一邊唱一邊撫著苔米厚厚的絨毛。苔米聽得很仔細,完全進入了音樂的遐想之中。她雖然看到小駱駝波多向她慢慢靠攏也心平氣和了。在烏乾納媽媽的牽引下,儘管還有磕磕碰碰,但波多第一次靠自己的能力喝到了母親的奶。
就在這個時候,最令人難以置信的事發生了。在攝製隊的鏡頭前,在馬頭琴悠揚的樂聲下,感受著孩子吸奶時的依戀,苔米突然眼眶濕潤了,開始一大滴一大滴地流淚。
爺爺說,只要有了這次經歷,只要有了做母親的快樂幸福感,苔米就再也不會不理自己的孩子了。
牧民一家拉著琴師到蒙古包里慶祝去了,只留下波多靠在母親的身旁,而苔米這時仍徜徉在音樂的世界裡,獨自鳴唱。
原來,駱駝也是性情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