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遊烏山

作者:范辰明  (字數:1200字作文)

7月13日,我們作文基礎訓練班的全體師生去烏山鍛鍊身體,實踐寫作。

烏山海拔86.3米,面積約27.1萬平方米,位於南門市區中心,與屏山、于山對峙,三座山中尤以烏山風景為佳,自唐以來一直是風景名勝之地。

走進烏山景區,烏山北坡映入眼帘。滿山青綠中依稀可以看到一些古色古香的建築,想必裝著許多隱在山中的故事吧。隨著林間小路,我們來到了“福”字坪。這靜靜斜躺在山坡上的“福”字,便是朱熹晚年時寫的,但細細一看,題名卻是“晦翁”兩字,我不由思索著當年朱熹老先生頗為自嘲的心情。伴隨著烈日,我們陸續參觀了蘭花谷、大士殿等景點,而後,我們到達了“石天景區”。

走進“石天景區”,李老師便興致勃勃地為我們講解關於石天景區的傳說。只見他似猴子一般跳上一塊小石頭,指著一邊的一塊刻有“石天景區”四個大字的石頭說道,這就是傳說中女媧補天時落下的一顆石頭。這“石天景區”名稱的由來也是有歷史的:唐末年輕詩人李賀在《李憑箜篌引》詩中寫下名句:“女媧補天百鍊石,石破天驚逗秋雨。”宋代漳州知府李彌遜改李賀詩句題詞:“女媧補天余,墜此百鍊石。”由此詩句得來“石”與“天”兩字為景區名稱“石天景區”。看著這塊蘊含著磅礴力量的石頭,我感慨萬千,烏山揭開神秘面紗,透出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讓我更加著迷。

在這山峰之間,江河之中,青山綠水之腳下,我身在此烏山之中,與大自然融合,遠離了城市的喧囂;我沉醉在濃厚的歷史氣息中,感受古代厚重的偉人光華。啊,多么美妙的烏山啊!正在激動之時,一座曲折小橋出現在眼前,橋中心矗立著一座亭子,正是東壁亭。此亭由元代平章政事燕赤不華所建。崖上留下朝散大夫揭汯所《東壁亭記》,詳細記載了元朝末年燕赤不華建亭因由及其周邊亭台方位。亭邊浴池乃山上巨石遭受雷擊後形成,久旱不涸。古時每至黃昏,“夕陽蕭疏,群鴉亂浴於此”,故稱為鴉浴池。走在橋亭之間,看橋下碧水荷蓮,我仿佛是橋上的一塊磚,亭上的一片瓦,千百年來靜靜地望著橋下流水中游嬉的青蛙、魚兒……

我們邊走邊想著,與剛入烏山時的嘻哈調皮渾然不同,想必是烏山的書香與花香的氣息感染了我們,文人留下的故事激勵了我們,讓我們有了發奮圖強的決心。

路邊的石階上,我們看到了鐫刻在石壁上的一首詩,與其他題刻不同,這首詩多了幾分莊重的意境。我們細一看:

“草色迷濛謝豹啼,江山依舊世人非。

野翁識破塵凡事,一度來時一醉歸。”

明朝的狀元林廷玉不願為清朝的皇帝當官。他回到了道山路老家,登上烏山,感慨萬分,便寫下這首思戀過去時光往事的詩句。多少年過去了,我們站在他的詩句面前,感受著當年林廷玉願為國屈才的愛國情懷;看現代社會,又有多少人擁有這一絲為國犧牲的精神呢?

正如李老師所說:“烏山是座文化山。”一樣,烏山的性質早已超越了山,它記載著千古以來數不清的文人足跡。我愛著烏山,愛這書香的氣息。

點評:小作者按遊覽順序詳細描寫了烏山上的景點,緊扣烏山的“書香氣息”挖掘烏山背後的文化歷史故事,虛實結合,抒情自然。

指導老師:李國庭

■勵志中學初一(4)班 范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