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作文大全>> 國中作文>> 初一作文>> 讀後感>>正文

《豌豆偷樹》讀後感

星期日,我窩在宿舍里看中篇小說。初看到《豌豆偷樹》這個題目,只覺得它“很有懸念”,就看了下去。乃至看完,當初的好奇卻完全為一種充溢的震驚與感動所取代。

小說以一本農村教師的日記的形式,寫了一些發生在農村國小里的事情。小說設定的時間是1985年。1985年的教師待遇尚不太好,何況是在一間可有可無的國小里教。所以,這位教師的貧窮就跟他的理想一樣根深蒂固,和著一所破爛的國小。但他高尚,不顧朋友勸告繼續一心一意教育孩子,給孩子墊學費,為救孩子而被塌下的屋樑砸中,隨後死去……

無疑,作者是一個寫作老手,譴詞造句十分熟練。但真正讓讀者震撼與感動的卻是小說的真實感與作者的用心。作者是用眼睛在寫作。

破窗戶、歪桌子、結滿蜘蛛網的教室,這是小說中的一幕,也是我的國小留給我的記憶。破書本、鉛筆頭、還有髒髒的小手,這又和我對童年的印象多么相符。這篇寫於1992年,時間設定為1985年的小說,讓一個生於 * ,在2007年讀到它的中學生為之感動,除了一雙善於在生活中探索的眼睛外,還有什麼可導致它的成功嗎?

一為教師把4×0算成4,這卻不可說是他的錯,而是一種遺憾。內心的高尚彌補不了知識的匱乏。教師為救學生而死,卻阻止不了學生成為冷漠的人,這也是一種遺憾,教育帶來的希望敵不過貧窮的威脅。這是1985年的遺憾。

2007年,我們有了“希望工程”,許多農村已不再貧窮。但嶄新的教學樓內卻坐著寥寥數人。“讀書無用論”依然占據了許多人的內心,這成為了新的遺憾。《豌豆偷樹》溝通了1985和2007年之間的日子,把這種盤桓在人們心中的觀念揭露出來,告許人們:眾多“希望工程”要給農村教育帶去的,不僅是經濟上的幫助,更是精神上的幫助!、

文藝創作根植於實踐。一雙貼近於生活的眼睛是優秀作品的指導。縱觀中華文庫,無論是唐詩、宋詞、元曲,還是近代文學作品,可以在後世流傳的,必然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像是魯迅的作品或是雷鋒的日記,文章無過多雕飾,但那個時代的革命精神卻使它們煥發華彩。《出師表》則以情動人,記錄了一個時代英雄死而後已的忠肝赤膽。而脫離現實,違背自己的眼睛寫出來的作品,必會消亡。

《豌豆偷樹》是用眼睛為筆桿寫下來的文章,無論是1985年,還是2007年或是更久遠的未來,其中所揭示的問題,所飽含的對落後教育的擔憂,使它在存在落後教育的時間和地方,永遠是站在時代潮流中的一篇文章。

 

《豌豆偷樹》讀後感_《豌豆偷樹》讀後感作文0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