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生活,細心觀察

提起作文,學生都說難。難在何處?難在沒什麼可寫。於是一些學生開始為完任務而編造作文,東拼西湊,作文成了“假話、假感想、假故事大全”。以致於高考竟有那么多考生不惜杜撰父母親離婚乃至亡故的“逆境”故事,以表現自己“戰勝脆弱”“追求堅韌”的品質的作文,就不足為奇了。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與學生不注意觀察、不留心生活是分不開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千姿百態的。在大自然的懷抱里,孩子們認識了形形色色的事物,並找到各種事物之間的聯繫,從而加深對這個大千世界的理解。只有仔細觀察,深入思考,才能將這個紛擾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才能把握作文成功的奧秘。一位名師說過:“其實,空山鳥鳴,礎潤月暈,打窗欞,八面來風,一葉,一瓣,一笑,一縷,一思考,一閃念,都可以入詩入畫入文,關鍵在於有無自我的心意在裡頭,又無自我的個性在上面,又無自我活生生的思考在深層。”作文離不開生活,離不開對生活的關注、思考、觀察、提煉。大凡成功的作文,都離不開對生活的錘鍊,創作的靈感都源於生活中一點一滴的體會。因此,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學會觀察身邊的事物,是至關重要的,也是解決學生“寫什麼”的一個重要的途徑。作家葉聖陶在《拿起筆來之前》一文中指出:“在實際生活里養成精密觀察和仔細認識的習慣……對於寫文章太有用處了。”既然觀察生活是寫作的起點,那么如何觀察生活呢?筆者以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掌握觀察的方法。觀察是持久的知覺活動。事物是豐富多彩的,也是瞬息萬變的。觀察生活,不能只看生活的表象,而要深入細緻、多角度、多層次的觀察。我國著名的國畫大師齊白石為了畫好蝦,專門養了一盆蝦,非常認真地觀察蝦在靜止、活動時的情景,如覓食時鉗的舞動姿勢,嬉戲悠閒自得的樣子……所以,他畫出來的蝦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很有神韻。再比如著名作家老舍《小麻雀》中的一個片斷:

雨後,院裡來了一隻小麻雀,剛張全了羽毛。在院裡跳來跳去,有時飛一下,不過是由地上飛到盆沿上,或從花盆沿上飛下來。看它飛了兩三次,我發現它並不能飛得再高一些,它的左翅有幾根長翎擰在一起,有一根特別長,似乎要脫落下來。我試著往前湊,它跳一跳,可又停住,看著我,小黑豆似的眼睛帶著想親近我又不完全信任我的神情。我想,這一定是一隻養熟的鳥,也許很小便被養在籠里,所以並不十分怕人。可是它的左翎也許是被主人或別的孩子們給扯壞了,所以它愛人,又不完全信任人。

看,他觀察得多仔細呀,完全把麻雀的神韻寫出來了。“幾根長翎擰在一起”,“小黑豆似的眼睛”,表現出來的是一幅失魂落魄、驚慌無助的神情,給人的印象是一隻讓人愛憐的小動物,黑豆似的大眼睛睜在人們心中,令人難忘。

留心生活,細心觀察,方法很重要。不僅藉助於看,而且要調動其他感覺器官,多方位、多層次的觀察,看到事物的細微之處,看到事物之間的細小差別,看清事物的變化,看到事物不同的特徵。這樣,才能寫出事物的神韻,攫住讀者的心靈。

二、廣泛接觸生活,將無意觀察變為有意觀察。作文是一種個性化很強的心智活動,應該融進寫作者對生活的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就是同一個事物,在不同的作者筆下也往往會有不同的感受和表現方法。著名作家葉聖陶說過:“人生本就懷著情感的核的,果能好好培養,自然會抽芽舒葉,開出茂美的花,結出豐實的果。”由於學生對日常生活有著切實的感受,有著深邃的審美思辨與審美感悟,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會情感濃郁,細膩委婉,有撼人的張力。如一位考生寫了《兩位母親》,寫“我”有兩位母親,兩位崇高而偉大的母親:生母和後母。然而,高考的檔案表上只允許填寫一個。“我不放棄生母,是她給了我生命,給了我做人的權利。她雖和爸爸離婚了,沒有生活來源,僅靠不定期作生意餬口,但我每次去時她總是傾其所有。”“我”又不能不填後娘,她實在對“我”和弟弟太好了,一次,“我”摔傷了,“她用毛巾浸上熱水為我敷筋鼓起來的地方。我親眼看見她的雙手燙起了水泡……”這雙份的母愛擺在“我”面前,“但又必須選出一位來,我只覺得這選擇很難很難。”此文將濃濃的情愫化為平實質樸的敘述,流瀉著生命的真切體驗,承載著濃郁的人間真情。

中學生可以接觸的生活面是五彩斑斕的,學生理應融入時代,走進生活,感悟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校園生活,一節課,一次演講,一場風波,一次誤會,一次衝突;如個人生活,寫自己的喜怒哀樂,缺點或優長,失落和成功;如家庭生活,父母的勤奮、善良、生活境遇,生存困惑,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代溝;如社會生活,印巴衝突,台海局勢,神七升空,西部開發,反腐倡廉等。這些生活的層面都有可能進入學生的視野,讓其自由創作,心意所向,筆端流淌的是充滿靈性的歌,抒發的是自然純樸的心曲,讓其把花季雨季最迷人的瞬間濃縮在文章里。

三、養成留心生活,細心觀察的習慣。觀察習慣的養成,決非易事。時刻關注,主動觀察,而非被動了解。如果沒有養成留心生活,細心觀察的好習慣,即使寫作的事物是熟悉的,也很難寫出事物的特點,更不用說寫得有趣、寫得精彩了。因為觀察對象本身不是我們的寫作目的,展現其背後的與人性、人情相通的東西才是我們的主題,即要把微小、尋常、不起眼的事物寫出靈性,寫出神韻,寫出味道。例如“花”是我們最熟悉的事物,但要把它細緻入微的表現出來,就要花一番細緻觀察的功夫,請看著名作家宗璞筆下的《紫藤蘿瀑布》:

片斷一:

每一朵盛開的花,都像張滿了風的小小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那裡裝的是什麼仙露瓊漿?我湊上去,想摘一朵。

這段文字,通過聯想和想像,用大的事物作比,把一朵盛開的花描寫得異常燦爛。“盛開的花”像“帆”,花托像“尖底的艙”,整朵花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這樣一比,就把花放大了,讀來眼前就出現了朵朵鮮花張著帆微笑著遠航的情景。

片斷二:

這裡春紅已謝,沒有賞花的人群,也沒有蜂圍蝶陣,有的就是這一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熱鬧!“我在開花!”它們在笑。“我在開花!”它們嚷嚷。

一串小小的花,通過“挨”、“接”、“推”、“擠”、“笑”、“嚷嚷”等動作描寫,在讀者面前就變成了一群活潑的孩子。作者之所以能將小事物寫得如此有靈性,有人情美,就是得益於作者長期細緻的觀察。

留心生活,細心觀察,就不愁寫作文,反而會在寫作中發展自己的情感和治理,淨化靈魂,提升素質。

 

精彩推薦:


留心生活,細心觀察_留心生活,細心觀察作文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if item.fback}}
管理員回覆:{{item.fback}}
{{/if}}
{{/e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