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動的語言――作文的魅力
俗話說“人是衣裳馬是鞍”。語言,就是文章的外衣。讀者看文章,首先要接觸的,都是語言。因此,一篇文章語言美是非常重要的。如若詞語豐美,語言靈動,讀起來就如風行水上,給讀者以文才飛揚的深刻印象。
然而,我們平時的作文往往是語言乾癟、平淡無奇,結果造成文章缺乏生動感人的魅力。那么怎樣才能使文章滿紙生風,文才斐然呢?筆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了幾種方法,與大家共勉。
一。化靜為動增活力
萊辛在《拉奧孔》中說,動態之美是一縱即逝卻另人百看不厭的美,比一般的美能產生更強烈的效果。正因為如此,“好雨知時節”、“兩岸青山相對出”、“春風又綠江南岸”這些古代“以靜寫動”的佳句,才那么膾炙人口,流傳不衰。寫作中靈活的作“化靜為動”的描寫,讓靜物活起來,富有生氣、充滿活力,文章自然就會活力四射,大放異彩。如一學生習作《鄉村黃昏》中有這樣一段文字:“灼熱的太陽公公,繞著天空奔跑了一天,早已乘坐著彩霞車,降下西山休息去了。嫵媚皎潔的月亮姑娘,大概正在梳洗打扮,還沒有將容顏露出;而那些喜歡眨眼睛的星兒,為什麼也沒有出來,是不是還在玩捉迷藏?”這段文字中的“太陽、月亮、星星”在人人看到的那一剎那本是靜態的,但小作者機智地運用“化靜為動”之法,用“奔跑、乘坐、梳洗、露出、眨、玩”等動詞使太陽、月亮、星星都動態化了,仿佛有了生命似的活了起來,增添了文章的生動性,形象性,讀來舊就十分搖盪人的情懷。這樣的文章能不贏得讀者的青睞嗎?
二、巧施幽默生情趣
大家都知道,相聲、小品人氣很旺,這除了相聲、小品演員富有特色的相貌、造型外,最吸引觀眾得是其詼諧幽默的語言。試想,一篇文章,文字過於嚴肅,不免給人沉重感、壓抑感行文中倘能偶爾來點幽默,講點俏皮的話,讀者會感到輕鬆愉快。這樣的文字讀起來也會感到新穎別致,活潑有趣。2003年以“讀書”為話題作文,一考生就聰明地採用了“巧施幽默”的寫法:
“我從小就喜歡讀書。開始,我讀的是帶拼音的童話書,年齡稍長,我‘野心膨脹’,開始了我的‘殖民擴張’;獲獎作文,古典名著都成了我涉獵的對象,我省下的錢一次又一次心甘情願地被書商‘騙’去。有時,為了得到一本好書,我竟“輾轉反側,茶飯不思……”
這段文字,小作者就巧妙運用詞語移色手法,將“野心膨脹”、“殖民擴張”、“騙”等貶詞褒用,大詞小用,語言形象生動而又詼諧幽默,使文章平添了幾分生氣和情調。讀之令人忍俊不禁。這樣的文章怎能不受讀者歡迎呢?另外,寫作時,巧妙地進行“移植嫁接”也能製造幽默效果。如一學生在《老爸其人》中寫道:“爸爸天生缺乏笑細胞,臉上長期陰天,即使偶爾出現幾片‘藍天白雲’,也會使人覺得‘寒氣逼人’,絲毫感覺不到‘晴天’的溫暖。只要和他在一起,我總要小心翼翼地收看他的‘天氣預報’,生怕不小心又惹來一陣‘暴風驟雨’。”機智的小作者行文中抓住與天氣有關的一系列詞語寫爸爸臉上的表情,筆調調侃,繪聲繪色,使文章增添了無限的情趣。
三.活用修辭顯魅力
修辭是語言中的鹽,語言有了修辭,才鮮活,才有生命力。寫文章時,善用修辭能起到化抽象為具體、化靜為動、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如:巧用比喻,可以使語言生動形象;善用排比,能夠強化句子氣勢;適時引用,會給句子添彩增色……總之,靈活運用修辭手法,就會使文章語言鮮活靈動,魅力四射,產生巨大的感染力,給讀者以可觀的姿色。下面讓我們來欣賞以“雨”為話題的作文片段:
春天的雨,是一個愛美的姑娘,一個及擅丹青的畫師。她手執神奇的畫筆,揮灑出一個美麗的天地。“梨花一枝春帶雨”,何等脫俗;“杏花春雨滿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樓一夜聽風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又是怎樣的清幽。這全是春雨的手筆啊。
這段文字作者就靈活運用比喻手法,將春雨比喻成愛美的姑娘;又用擬人手法,賦“春雨”以人的性格;再加上精彩的引用,給文章營造了一種朦朧、一種詩意、一種靈動。讀後滿口余香,這樣的文字就會讓讀者久久沉浸在一種美的愉悅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