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靜安慮得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句話出自於孔子的門生曾參著的《大學》中。它的意思是確定自己的目標之後就要知道自己該乾什麼,就要平心靜氣,就要安然的面對困難,就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思考,最終才會有收穫。而這句話的關鍵字就是“定”、“靜”、“安”、“慮”、“得”。

“知”有多層意思,在這裡的意思是知道,“止”是目標。人們知道自己的目標後,把這個目標確定下來,這個就是“知止”的意思。老子說:“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日靜,是謂復命。”所謂的“靜”,從字面上解釋是一種生生不息、綿綿不絕的動作。而深入理解則是對人智慧的引入,也是“靜”到達智慧的一種過程,一種境界。這個就是“靜”的含義。“心亂則身不能安,社會動亂則國不能安。”“安”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都是多么重要啊!平常的一個人,心浮氣燥,身心自然不能“安”。只有“安”才能將人更深的引入智慧大門。這個“安”也就是對“靜”已到境界的一種擴充。“慮”是“想“的意思。這個“想”是細緻的想,安靜的想。和“妄想”大不一樣,“妄想”是不切實際的想。如果不安靜下來思想、思考,那“靜”和“定”所到達的境界不是白費了嗎?所以做事之前,必須要安靜下來。“慮而後能得”就是經過了“靜,定,安,慮”的治心修養以後,思慮的智慧開發了,就可以有收穫,並進入下一關的挑戰。這便是這幾個字的含義。

曾經有這樣的一個故事:“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這篇文章足以說明了有收穫就要有付出。世界上是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為什麼老師同時教導兩人,一人事半功倍,另一人卻事倍功半呢?這是因為第一個人是認認真真的學習,在反覆的思考中學習,在尋找適合自己學習的方法,讓自己更上一層樓。第二個人卻邊玩邊學,思想不集中,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學得非常吃力,雖然下的功夫多,但收益卻不大;故事告訴我們,不同的學習態度會取得不同的學習效果,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做到“定、靜、安、慮”這幾個關鍵字,只有靜下心來,心無雜念的學習,認認真真的思考,才能有所“得”,絕對不可以三心二意的學習。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良好的習慣使人受益終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如此,它可以為將來的終身學習奠定極為堅實的基礎。學習學習,重在“學”與“習”,就是要通過閱讀、聽講,溫習、研究、實踐等方法獲得學習中的真諦。要想學好,第一要有正確的求學態度,首先你要學會懂得控制自己,自控能力的強和弱直接可以影響到你的成敗。孔子主張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他認為實事求是才是正確的求學態度。第二要勤學苦練,“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只有努力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難題,最後才能找到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第三要掌握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的方法要靠自己來總結,只有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最後才能輕鬆的達到目的。第四要做到“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思考,思考,天天思考;一天不思考,腦筋就不動了,一天不動腦,腦筋都會生鏽的。

只有做到“定、靜、安、慮”這四個關鍵字,學習就會事半功倍,易如反掌,那你就能成為一個有潛力、有思想、有價值、有前途的人。然後,就要勤勤懇懇,不辭辛苦的耕耘,付出辛勤的勞動和汗水,一定會取得成功,收穫豐碩的成果!

 

定靜安慮得_定靜安慮得作文